share 姐5月前
京都千年物语|古都的九个心动切片,每一帧都是时空交错的伏笔 **✨「八坂の塔」|穿越平安京的朱红指引** 东山区的制高点,五重塔与町家老铺同框时,恍若《源氏物语》的浮世绘复活。清晨薄雾中按下快门,远处传来祇园祭的隐约太鼓声——这是属于京都的永恒晨钟。 **✨「平等院」|凤凰堂倒影中的极乐净土** 10日元硬币上的国宝建筑,倒映在阿字池中的凤凰翅膀,藏着藤原贵族对极乐世界的全部幻想。春樱与秋枫交替时,连池中锦鲤都成了京都美学的注释者。 **✨「清水寺」|悬空舞台上的千年祈愿** "清水の舞台"的木构奇观下,音羽瀑布三股清泉仍流淌着平安时代的渴求——健康、长寿、智慧。穿和服踩过三年坂的石阶,转角遇见艺伎的紫阳花头饰,方知何为"一期一会"。 **✨「法然院」|苔寺哲学之道的最幽玄注脚** 茅草山门后的白沙坛,是净土宗开山祖师留下的枯山水密码。雨季来临时,青苔在石灯笼上书写俳句,连川端康成都曾在此寻找《古都》的灵感。 **✨「二年坂」|时空折叠的江户街衢** 黄昏时分的石板路会说话:垂帘后的暖帘在风中招摇,百年老铺「七味家」的香气与「奥丹」汤豆腐的白烟,织就京都最具烟火气的暮色。 **✨「円山公園」|夜樱祭的永不闭幕剧场** 当"枝垂樱王"在月色中绽放,花见席上的三味线声与酒盏碰撞声,让这座120年历史的公园成为京都夜樱美学的终极表达式。 **✨「天授庵」|南禅寺的隐秘美学彩蛋** 方丈庭园的借景术,将东山的层峦化作水墨长卷。红叶季穿行在回廊,每一步都踩碎一池星河——这是足利义满留给后世的视觉俳句。 **✨「東寺」|空海大师的立体曼荼罗** 五重塔尖刺破云霄的瞬间,密教真言在樱花雨中显形。每月21日的弘法市集,古董商们的吆喝声里,仍回荡着平安京的市井记忆。 **✨「正寿院」|宇治川畔的心形窗棂禅意** 270度观景窗将四季裁剪成八瓣花,夏季的"风铃祭"让整个寺院成为声音装置艺术馆——这是当代京都最诗意的禅意革新。 #日本旅游 #风景 #京都 #京都旅行 #京都旅行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奕杞游6月前
成都大慈寺,印度人眼里的中国第一佛教丛林传承千年后变成了啥样 #成都 #大慈寺 #寺院 #震旦第一丛林 #万物皆可种草搜 成都大圣慈寺,被誉为“震旦第一丛林”,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地标之一。其始建于魏晋时期,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曾是唐代皇家寺院,占地数百顷,拥有96个院落、8524间建筑,规模远超长安大慈恩寺。唐玄宗避难成都时,因僧人英干施粥济民而赐名“大圣慈寺”,并钦点新罗王子无相禅师督建,使其成为唐代规格最高的寺院之一。 作为古代艺术的巅峰之地,大圣慈寺曾聚集吴道子、卢楞伽、苏轼等数百位艺术家,创作了13000余堵壁画,其中吴道子真迹达10余幅。北宋李之纯在《大圣慈寺画记》中称其壁画“举天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足见其艺术地位。现存清代建筑仍保留着中轴线对称布局,藏经楼的楠木梁柱需三人合抱,展现了皇家寺院的恢宏气势。 当代的大圣慈寺与太古里商圈仅一墙之隔,形成“一步繁华,一步清净”的独特景观。寺内定期举办文化展览、禅修体验和非遗活动,如蜀绣展示、川剧变脸表演,2025年推出的3D扫描壁画复现技术更让千年艺术重获新生。作为成都市博物馆旧址,其承载着城市记忆,2004年恢复开放后,通过数字化保护、社区共建等方式,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的典范。寺内古木参天,荷花池与唐代“解玉溪”遗址相映成趣,陆游笔下“万瓦如鳞百尺梯,遥看突兀与云齐”的盛景,至今仍在闹市中延续。
00:00 / 35: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9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50
奕杞游6月前
内江圣水寺,可以摸摸的菩萨你见过吗?就藏在这座门票1元的寺里 #内江 #寺院 #祈福 #圣水寺 #万物皆可种草搜 内江圣水寺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西约4公里的沱江右岸,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间(860-873年),是川中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寺院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依地势呈院落式布局,中轴线上自西向东分布着圆觉楼、藏经楼、大雄宝殿、天王殿等明清风格建筑,两侧辅以回廊、客堂及独立院落,展现出传统建筑的严谨规制与空间美学。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水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寺内现存唐宋以来摩崖石刻67龛450余尊,总长60余米,其中晚唐千手观音造像高8米,雕工精湛,是国内罕见的男相观音遗存;宋代十二圆觉像则以细腻写实的风格著称,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此外,明代“名相大儒”赵贞吉所书“圣水寺”题刻与“书圣水岩石”诗碑,笔法豪放俊逸,堪称书法珍品。 寺院背依灵泉山,面临沱江,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其建筑格局融合了山地建筑的灵动与江南园林的雅致,寺内古柏参天,清泉流淌,明代石拱桥、放生池等遗存与摩崖造像共同构成了“圣水灵湫”的独特意境,成为内江“中川十景”之一。近年来,圣水寺通过文物保护与环境整治,逐步发展为集历史展示、艺术鉴赏与休闲游览为一体的文化地标,吸引着众多游客探寻千年文脉的深厚底蕴。
00:00 / 58: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1
00:00 / 0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77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7
奕杞游6月前
重庆能仁寺,隐藏在重庆最热闹的解放碑核心地带中的小型女众寺院 #万物皆可种草搜 #重庆 #解放碑 #寺院 #能仁寺 重庆能仁寺位于渝中区中华路92号,地处解放碑商圈核心地带,是重庆市主城区唯一的尼姑丛林,也是一座融合历史文化与城市记忆的地标建筑。寺院始建于明代,初名“三教堂”,清嘉庆年间更名为“能仁寺”,现存建筑保留了清代修缮痕迹,大三门横额落款“嘉庆已二十四年仲夏慧龄立”印证了其历史脉络。 作为闹市区中的历史遗存,能仁寺见证了重庆城市变迁。文革期间曾遭损毁,1983年由政府拨款与寺院自筹资金重建,1985年恢复开放,重现昔日风貌。其建筑格局沿中轴线分布四重殿宇,依次为书驮殿、观音殿、祖堂、禅堂,虽为宗教场所,但其传统木构建筑工艺和保存的民国青磁香炉、赵朴初题写的“大雄宝殿”匾额等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寺内保存的三尊民国二十年(1931年)制作的青磁香炉,曾因“盛饭菜十日不馊”的传说闻名,后经多方努力回归寺院,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 如今,能仁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与周边解放碑、洪崖洞等现代地标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其地理位置优越,地铁1号线、2号线及多条公交线路可达,每月初一、十五吸引大量游客参观,寺内提供的斋饭也成为特色体验。作为渝中区重点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能仁寺不仅是重庆明清建筑的代表,更以静默的姿态诉说着城市的沧桑,为都市生活提供了一方历史文化的栖息之所。
00:00 / 07: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