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力学前沿:清华大学高华健教授阐释力交叉学创新 清华大学兴华卓越讲席教授、力学与工程交叉研究院院长高华健教授于2025年6月13日主讲第40场理大高等研究院杰出学人讲座,讲题为「Mechano-X:力学前沿的交叉学科研究与创新」。是次讲座吸引了逾130名参加者亲临出席,以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超过14,000名在线观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观看直播。 讲座由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长陈清焰教授致欢迎辞揭开序幕,并由理大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王钻开教授介绍讲者。 高教授首先概述了力学于结构和功能材料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领听众了解纳米结构材料、生物医学材料、机械超材料、柔性执行器、柔性电子器件、可调控机械变色材料、再生机械医学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他进一步阐释了力学基本原理如何推动工程与生物系统性能的主动调控与编程,并通过案例展示了能源力学、界面力学、材料力学等范畴的突破性成果,揭示其革命性潜力。 高教授总结时强调,在交叉学科研究与创新时代,力学仍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学科。他特别指出,基于力学的建模与设计方法将持续拓展至纳米结构、低维度、生物、仿生、软材料、梯度及超材料等范畴,并与先进制造、医疗科技、可持续能源、生物医学组织及器官工程等领域深度融合,为相关应用方案的研发开创崭新可能。 紧接的问答环节由人工智能物联网研究院管理委员会成员、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兼机械工程学讲座教授成利教授主持,参加者与高教授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讨论。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我白活了36年才知道原来上清华北不一定非要高考 关于“除了高考其他方法上清华北大”的说法确实存在,实际是指两校通过多元录取渠道招收不同类型的人才。这些方式本质上是高校在高考统招之外,针对特定学科特长、综合素质或特殊群体设置的补充性招生计划。以下是核心渠道的梳理,仅供参考: 主流非高考录取方式(核心10类) 强基计划对象: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拔尖,或竟赛获奖者。 方式: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综合录取,部分竞赛金牌可破格。 占比:清北30%左右名额通过强基录取。 竞赛保送(五大学科竞赛) 对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赛全国决赛金牌并进入国家集训队(约260人/年)。流程:集训队→直接保送,无需高考。 外语类保送对象:全国16所外国语中学优秀学生(如南外,杭外等)。 专业限制:通常进入外语类专业。 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农村专项) 国家专项:贫困县学生,需高考成绩达标。 高校专项(如“自强计划”“筑梦计划”):农村户籍优秀学生,降分录取 高水平运动员/艺术团 运动员:国家一级运动员以上,专业测试+文化课考试(二本线65%)。 艺术团(2024年起取消):原招收艺术特长生,现已停止招生。 数学/物理等学科“领军计划” 清华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初三至高三学生,通过选拔直录清华(无需高考)。 北大物理卓越计划:初三至高三物理尖子,单独考核录取。 港澳台侨及国际学生:通过“港澳台华侨生联考”或申请审核制。 国际学生:持外国护照,通过申请制(需HSK成绩+高中成绩)。 飞行员班(清华)与军队联合培养(如“双学籍”飞行员),需通过空军招飞+清华复试。 二、其他特殊渠道(补充说明) 综合评价录取(部分省份):如浙江省“三位一体”,高考占60%+校测30%+学考10%。 艺术类专业校考:需通过清华美院、北大艺术学院专业考试。联合培养项目:如北大“哲学+”项目,通过校内二次选拔。 插班生/转学:极少数情况(985尖子生转学)条件严苛。 插班生/转学:极少数情况(如其他985尖子生转学),条件严苛。 5.5万 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农村专项) 国家专项:贫困县学生,需高考成绩达标。 高校专项(如“自强计划”“筑梦计划”):农村户籍优秀学生,降分录取。#高考 #学历 #香港身份 #华侨生联考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00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