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雪中松7月前
【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的姚江畔,为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000年,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保存完好,内涵丰富,出土的文物真实地反映出7000年前长江流域繁荣的史前文明。它的发现和发掘动摇了中华远古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一元论,有力地证明了长江同样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 经鉴定属于61个动物种属。鸟类,鱼类,爬行类及哺乳类的骨骼残片印证了昔日的河姆渡是古木参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鱼跃雁飞,一派生机盎然的动物世界。还出土了人工栽培稻谷,稻谷芒刺清晰,颗粒饱满,令人叹为观止。更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盘,石球等稻作经济的全套耕作,加工工具。带炭化饭粒的陶片和以夹炭黑陶为主的釜,钵,盘,盆,罐,鼎,盂等炊,饮,贮器,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东方民族的饮食习惯已基本形成,种植水稻是河姆渡人的重要经济活动,他们的饮食文化已很丰富了。该遗址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主要表现为:已经开始栽培水稻,从事以稻作为主的农业经济活动;为适应潮湿环境,防止野兽侵扰,住房采用木结构干栏式,并运用榫卯木作技术;驾驭舟楫、活动范围从陆上拓展至水上等。#河姆渡遗址#江南美景#名胜古迹#家乡情怀#农村生活记录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9
泡沫7月前
河南省的得名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密切相关,以下是其由来的详细解析: 1. 名称起源:地理位置 “河”指黄河: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处黄河中下游南岸。古代以“河”特指黄河,因此黄河以南的这片区域被称为“河南”。 -“中原”核心:河南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历史上长期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黄河的冲积平原(如洛阳盆地、黄淮平原)为农耕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 历史沿革先秦至秦汉时期先秦:河南地区是夏、商、周三代的核心活动区域,安阳(殷墟)、洛阳(周王城)等地为早期都城。 秦朝:设“三川郡”(辖今洛阳一带),属中央直辖。 汉代:汉武帝设立十三刺史部(监察区)时,“河南郡”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名称(治所在洛阳),范围涵盖今河南西部。此时“河南”一词开始具有行政意义。 唐宋至元明清 唐代:设“河南道”,为全国十大监察区之一,范围扩大至山东、江苏部分地区。 元代:行省制度确立,河南地区属“河南江北行省”,管辖范围包括今河南、湖北北部及安徽、江苏部分地区。 明代:河南省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区。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河南承宣布政使司”,辖8府1直隶州,行政范围与今河南省大致重合,省名沿用至今。 3. 地理与文化的特殊性 黄河的塑造: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既带来肥沃土壤,也造成水患,塑造了河南的农业文明与治水传统。 中原文化中心:河南是中国八大古都中四座(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的所在地,长期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积淀了深厚的历史遗产。 交通枢纽:地处“天下之中”,历史上是南北交通要冲(如大运河、丝绸之路东端),促进了多元文化交融。 4. 现代河南省 行政区划:现今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省会为郑州,总人口近1亿,是中国人口大省。 文化符号:以“中原”“豫州”(古九州之一)为代称,豫剧、少林文化、洛阳牡丹等是重要文化标识。 总结 河南省的名称源于其位于黄河以南的地理位置,自汉代“河南郡”起成为行政名称,经元明两代最终确立为省级行政区。其历史与黄河文明、中原文化深度绑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延续地。#历史#河南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7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