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说:树堂至情动人,惜不得使舍弟见之兴感,又惜不得使霞仙见之也。说到家庭,诚有味乎言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 冯卓怀的性情极为真诚,深深打动了我,可惜不能让我的弟弟见到他并受其感染,又可惜不能让刘蓉亲眼见到树堂这份真情啊。尤其当他聊到“家庭”这个话题时,说得实在有滋有味、恳切又有深意。 阅读理解: 曾国藩的处世观里,家人与挚友从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他践行儒家理想的“同修伙伴”。他始终以自身为纽带,主动带动身边与自己精神同频的人——这里的“同频”,特指认同“真情为立人之本、家庭为修身之基”的同道者,比如他常通过书信叮嘱弟弟们“以真情待亲族”,也常与挚友彻夜论道“如何以家庭为起点修己达人”,本质是想和身边人一同把儒家“修身、齐家”的根本准则,从书本道理活成日常实践。 而刘蓉作为他“最同频的挚友”,这份“同频”远不止泛泛的理念相合:两人年少时便在湘乡故里一同研习儒学,都把“不尚空谈、重情务实”刻在骨子里——刘蓉曾为奉养母亲多次婉拒朝廷征召,这份对家庭的坚守,与曾国藩“治家先修孝”的主张如出一辙;过往每次见面或书信往来,两人也总绕不开“家庭琐事里的真情”“修身细节里的践行”这类深谈,早已形成旁人难及的精神共鸣。正因如此,树堂(冯卓怀)这场满含真情的交流,本应是他与刘蓉又一次“同频共振”的契机,可刘蓉偏偏没能参与,这份“本可共鸣却错过”的遗憾,自然成了他格外挂怀的事——毕竟对曾国藩而言,最珍贵的从不是“自己懂道理”,而是“能与懂的人一同践行”,这份错过,恰是少了一次“同道共修”的机会。#曾国藩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0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2
00:00 / 2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