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2
岁月流转,方知文化根脉之深 年纪渐长,愈发懂得品味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那些层出不穷的心理学新词——“习得性无助”、“失败是失败之母”,在我心中激不起太多涟漪。因为我深知,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其两面性,任何论断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与背景。 小时候,我也曾埋怨社会黑暗、人心复杂。但在艰苦环境中成长的我,非但没有陷入所谓的“习得性无助”,反而在每一次跌倒后学会爬起,在每一次迷茫中寻找方向。这何尝不是生命本能的韧性与智慧? 放眼世界,千千万万奋斗者从未因屡次失败而止步。爱迪生发明电灯,历经六千多次实验才获成功。若按“习得性无助”的逻辑,他早该在最初的一千次失败时便放弃。可见,人类精神中固有的不屈,远比实验室里得出的结论更为真实、更为普遍。 所谓“习得性无助”,不过是一次特定实验的推论,怎能涵盖复杂多变的人生?试想,若将一只狗关在通电的箱中,它自然会学会躲避电击。这不是“无助”,而是适应与生存的智慧。 更何况,人类是群居动物,中国人自古崇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你落难时,左邻右舍甚至陌生人都可能伸出援手。“车到山前必有路”,这句朴素谚语道出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的根本信念——人是活的,路是走出来的,没有过不去的坎。 那位清华大学教授提出的“失败是失败之母”,同样值得商榷。因为真理必须具有普遍性,只要有一个例外,它就不是真理。 孔子早已提醒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句话显得尤为珍贵。曾仕强教授也常说,要“本着不要说的态度去说”,才能不乱说;“本着不要的态度去要”,才能不乱要。学习亦然——不是所有新鲜理论都值得全盘接受,关键在于辨别、取舍、消化。 回望来路,我越来越感受到中华文化给予内心的安宁与力量。它不制造焦虑,不渲染无力,而是教我们在纷繁世事中保持清醒,在人生起落中坚守希望。 当西方的心理学概念不断更新换代时,中华智慧却如老酒,愈陈愈香。它不给你贴标签,不为你设限,只告诉你: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前行,就有出路。 这或许就是文化自信的真谛——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比较与实践中认清什么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智慧。年华渐逝,我庆幸找到了这个精神家园,在这里,没有“习得性无助”,只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没有“失败是失败之母”,只有“失败乃成功之母”。 在这归心之旅上,每一步都踏实,每一天都清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00:00 / 04: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7: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