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5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1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9: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9: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8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5: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大二在物理课本上再次看到“熵增”这个词时,记得第一次接触是在高二化学课上。那天我正机械地刷着短视频。教授说,这是热力学定律:一个孤立系统总会自发地趋向混乱。比如房间不收拾会变乱,热水会变凉。 那一刻我看向自己的手机屏幕——各种APP的红点、推送、碎片信息堆叠在一起。我突然意识到, 我的注意力,正在经历一场真实的“熵增”。 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我的精力总会自发地流向最简单、最不需要动脑的事:刷手机。就像滚下山坡的石子,下滑毫不费力。而学习、思考这些需要专注的事,就像把石子推上山,必须持续做功。 我曾经也试过极端方法:锁机APP、把手机扔在宿舍。但结果总是报复性刷得更凶。我误会了敌人,手机不是问题, “熵增”才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对抗的规律。 后来,我开始用“熵增”的思维来管理精力,而不是对抗手机: ✔主动创造“负熵流” 不再指望靠意志力硬扛,而是给学习增加吸引力。去图书馆阳光最好的位置,泡一杯茶,让学习环境比宿舍更“舒适”;把大任务拆解成小目标,完成一个就打勾,用即时反馈对抗刷视频的快感。 ✔建立“有序隔离” 物理隔离最有效。现在我学习时,会把手机开飞行模式,放在书包最底层。这个简单的动作,就像给注意力世界竖起一道屏障,把混乱挡在外面。 ✔设计“最小阻力路径” 我把常用的学习APP放在手机首页,游戏和短视频收到文件夹最后一页。桌面上写着“先做十分钟”的便签——只要开始十分钟,就常常能进入状态继续下去。 ✔允许“适度混乱” 不再要求自己完全戒断。每天留出半小时“熵增时间”,专门用来刷资讯、看推送。承认精力的耗散是自然规律,反而能更平静地管理它。 最神奇的是,当我用这种思路去观察:为什么明明很累,却仍不愿睡觉而要熬夜刷手机?——因为睡觉是“无序”的结束,而刷手机是维持“清醒”的假象。 为什么周末反而比上学更累?——因为缺少时间表的约束,生活自动进入了“高熵”的混乱状态。 现在,我依然会用手机。但更多时候,我是它的使用者,而不是被它消耗的能源。 真正的自律,不是咬牙切齿的对抗,而是学会运用规律,聪明地给生活注入秩序。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20: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4: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