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鑫4月前
如果你一听父母说话就莫名的烦躁有一股无名的火,是因为太委屈了 如果你一听父母说话就莫名的烦躁,有一股无名的火,其实并不是你没耐心或者不孝顺,也并不是你脾气不好。你看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在他的《为何家会伤人》里说,他说之所以你会在成年之后对你的父母展现出冷漠,是因为在你小的时候,他们经常控制你、否定你、打压你,让你产生了条件反射和持续性的低价值感。 所以只要你和父母交流,不管他们对或者错,就容易让你的情绪爆发。这是因为在你们长期的相处过程中,你一直感受到的都是负面的反馈,又或者是你父母从小经常吵架,原生家庭特别的压抑,父母总是抱怨,给你传递了太多的负能量和焦虑感,这就容易造成你长大之后特别容易精神内耗,一点小事儿就能把你点着,或者是泪失禁体质,因为你心里藏了太多的委屈。 你看到扉页上这句话了没有,让日常阅读成为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多少原生家庭不好的,或者至今仍困在父母关系中的成年人,他们都因为这本书彻底走了出来,治愈了自己。你看书里说,父母过的辛苦与你无关,父母过的痛苦同样与你无关。与你无关的意思就是你不需要上赶着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并不是你造成的,你不需要为这些事情感到愧疚、自责、自我绑架。 他说,哪怕你父母曾经吃过再多的苦,但那也是因为他们曾经做过无数个错误的选择造成的。不要因为他们说了一句都是为了你,你就轻而易举的被绑架了,难道没有你他们就能走向人生巅峰了吗?永远记住,你不需要去背负他们的命运。你看他还说你要勇敢的断绝那个不能给你帮助,不能给你支持,更不能给你抚慰的所谓的亲情和亲密关系。所以哪怕你不主动给父母打电话,不主动给他们发消息,也不是你天生冷漠,是因为你从小的原生家庭造成你现在这种习得性无助的懒,你的内心太缺乏力量了也容易着急、敏感、焦虑和悲观,成年之后很难挣到钱,哪怕挣到了也拿不住,说白了就是你最需要爱的年纪,得到的是父母的忽视和没有安全感,本质上你内心还是那个没长大的孩子。 所以鑫哥真的强烈建议你去看一看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这本书《为何家会伤人》这个是今年的新版。哪怕你童年再不快乐,相信我书里也会找到方法。他会告诉我们,你看父母脾气太暴躁的并不是我们的错,他勇敢的鼓励我们告别愚孝,你看他说愚孝就是来自于父母的偏心和我们内心的痛苦。一个家庭里面总是最不被偏爱的孩子,最迎合父母,有时候奉献最多的女儿,结局就是被忽略。#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的伤害 #姐弟 #偏心的妈妈 #女性智慧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1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离大谱5月前
吐槽一下《蛊真人》这本小说 从我接触修真玄幻类网络小说也有十年多了,这本小说看得我一股无名火… 说说优点,设定、剧情都挺好的,不过要不是有喜欢的点,也不会看得一股无名火 缺点:通篇都充斥着大量的三观输出,其实翻来覆去就一句话——“人吃人,别当好人” 传统修真小说的战斗是“招式对决+智谋博弈”,或者简单粗暴,法术对轰,而《蛊真人》的战斗是“先打两下,然后开始辩论赛,打架不像打架,非让角色边打边上课,每次生死关头,角色都会突然变成超级大哲学家,用大段独白解释为什么自己是对的、世界是黑的……唠唠叨叨地说“世界就是这么黑,你得自私才能活” 打一架,辩上半个小时,非常影响阅读体验 所有角色都像作者的复读机,正派反派全是一个调调,道理又糙又重复,不同人说的话却像同一种思想的不同变体,像老太太念经,把“弱肉强食”这老掉牙的道理,裹上修真皮硬塞给我…看着像黑深残,实际是车轱辘话灌水 读《蛊真人》的感觉就像是屏幕前的你读了上面这段话一样,啰啰嗦嗦用不同的话术,变着法地说同一句话,看着真累! 世界观设定都挺新鲜的,但思想深度像纸片,角色塑造僵硬,战斗节奏被冗长的说教拖垮。《蛊真人》的辩论更像是"复读机式输出",而非逐步深入的思辨。你要说网文搞什么哲学?那就别硬装文化人,别这样子写,整得跟复读机成精似的 不过各花入各眼,都是个人感受#蛊真人#大爱仙尊#古月方源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2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