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成语哥说神话|第005说:开天辟地》 意思就是开创新天地、创造新世界,引申为有史以来第一次。东吴太常卿徐整,在他的《三五历纪》有这样的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按照这个描述,盘古在出生之前,就已经经历了一万八千年的漫长孕育和等待。 之前我们说到的鸿蒙时代,其实就可以理解为天地之始。而经历了浑沌凿窍之后的混沌之死,就成了其中的关键事件。作为自然大道的化身,帝江用自己的生命,演化出了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自然而然,作为能够用神话描述的帝江,就被奉为了万物之母。有人说:蛋,从外边打破是美食;蛋,从里面打破是新生。话既然这么说了,《混沌之死》也就迎来了另外一个版本的解读。 时光依然被扯回了那漫漫的混沌时代,中央之帝和南北二帝的友谊之舟,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说翻就翻。有一天,混沌大帝神鸟帝江就孕育了一只蛋,蛋中生长发育的正是创世神盘古。一万八千年之后,盘古终于睡醒。醒来之后,他就感觉到呼吸困难、浑身燥热、一片漆黑。恐慌之下,盘古就顺手拔下自己的牙齿,变成了斧头,进行辟蛋求生。 消息灵通的倏忽二帝,很快就得到消息,及时赶来帮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为了救出盘古,也为了降低帝江的痛苦,他们就准备里应外合,从外边开凿生命的通道。爱子心切的帝江,也就同意了这番操作。如此看来,倏、忽倒像成了最早的剖腹产医生。结果整整用了七天时间,一份手忙脚乱之后,总算打开了七窍。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世间第一人形神、创世神盘古终于出世。 出世之后,面对帝江的去世,盘古抹掉眼泪,大喊一声:我命由我不由天!然后他就拿起手中的大斧,开始了他那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经过了一番顶天立地的操作,将天地彻底分开之后,盘古也随之力竭而亡,随帝江而去。盘古死后,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lí méng】。 盘古身化万物之后,人世间便再次开始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又一轮回! 在这里,我只想说一句:开天辟地看盘古,顶天立地化万物!#成语 #神话 #成语哥
00:00 / 10: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3: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成语哥说上古|第007说:皇天后土》 皇,指恢宏伟大;后,表示尊贵。“皇天”特指天帝,是对天的尊称,象征至高无上的天道或自然法则‌。“后土”代表地母,是对地的尊称,象征孕育万物的母性力量。皇天后土的合称,不仅表示了人们对自然神明的敬畏,也成了祭祀、誓言等庄重场合主要表达方式。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意思是:“您脚踩大地头顶蓝天,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好君王。皇天后土听了您的话也会心悦诚服,我等自然心服口服、甘拜下风”。 拜天地,指中国传统婚礼中的核心仪式。结婚第一步,就是拜天地。你看,人生凡有大事,还是把皇天后土放在第一位。而皇天后土的说法,也经历了从自然崇拜到民间信仰,再到主流思想,再到宗教信仰,再融入民间信仰的一次次轮回。 随着自然崇拜的神格化,鬼神崇拜的血缘化,就形成了与宗法关系相结合的天地崇拜和祖先崇拜。天地崇拜,体现在帝王身上,就是郊社之礼制度的日益完善。祖先崇拜,则表现在日常供奉以及特定时节通过供品、仪轨朝拜。帝王们试图通过祭天拜地,期望能和上天交流,以图能让后土赐福。如此一来,既彰显了统治权威,又祈求了国泰民丰!久而久之,皇天后土就成了一种华夏的信仰体系。 皇天后土成为信仰之后,也就有了早期的祭祀行为。从至敬不坛到扫地而祭的平地,从封土为坛到掘地为坎的高台,从筑墙盖屋到供奉神灵的宫庙,无不体现了对天地神灵的虔诚。对象不同,祭祀之所也有不同,就出现了天子布政之宫、祭祀宗庙之所、朝贺谒见之地的明堂、皇帝祭天祭地的封禅台。著名的中华祖祠、万荣后土祠等等历史遗迹,也是历朝历代祭祀皇天或者后土的核心场所。到了明清时期,冬至南郊天坛祭天,夏至北郊地坛祭地;春分东郊日坛‌祭日;秋分西郊月坛‌祭月。不仅充分的体现了“天圆地方”的理念,还和农时结合,体现了信仰的实用主义。 同样的道理,既然人生充满了轮回,生前的居住和身后的墓葬应该是同等重要。给灵魂一个安置之所,也是理所应该。如此以来,人类身后之事也充满了各种信仰与仪式。身份不同,也就产生了坟、墓、冢、林、陵的等级划分。而‌陵庙一体的制度性关联,充分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礼制思想;宗教与殡葬空间嵌套,则形成“生者祈福,逝者受荫”的共生关系。要么燔燎升天,要么瘗埋入地,都是一种深度的情感寄托与仪式表达。#成语 #上古 #成语哥
00:00 / 1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7
00:00 / 08: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