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29: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6: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
00:00 / 05: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2
欣赏唐诗。这首诗通过回忆长安宫阙的壮丽与早期的庄严,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以及自身漂泊的悲叹。 诗的意思:蓬莱宫阙正对着南山,承露的铜柱耸入霄江之间。西望瑶池有王母下界,东来紫气已充溢函谷关。云彩般移动的是雉尾宫扇,日光照耀着龙袍可看到皇帝的容颜。而今卧病江边惊心韶华已晚,回忆自己也曾几次踏入青琐门身列朝班。 前六句追忆长安盛景,以宏大的笔触描绘长安宫殿的雄伟与神圣。首联借汉宫喻唐殿,以蓬莱宫的巍峨和𠄘露金茎的高耸,展现宫殿的壮丽。颔联运用西王母降世、老子过函谷关的典故,进一步渲染长安的祥瑞气象,暗含对往昔盛世的追思。颈联则聚焦于早朝仪式,通过雉尾宫扇的开合、龙袍的光彩,生动再现诗人曾亲见皇帝的荣耀时刻,体现了他对朝廷的忠诚与眷恋。尾联笔锋陡转,从回忆回到现实,诗人如今卧病夔州,岁月流逝,壮志未酬,只能在回忆中重温昔日的朝班经历。现实的凄凉与往昔的荣耀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穷亦不独善其身”的矛盾心境。 诗中巧妙化用道家典故与神话传说,寄托对国家兴盛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长安的怀念,更是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情怀的缩影。他在动荡的时代中坚守理想,即便身处困境,仍心系朝廷,其人格魅力与诗歌艺术价值在此得到完美融合。 #每日古诗词 #扬我中华文化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0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vapour🧊5天前
他们都说忘记就不会痛苦 可时间并不会赋予任何一个人忘记的权利 那些所有的回忆 都将永远存在于你我的脑海里直到再次提及。人们说春是生的季节,我独见春是逝的开端。这般的繁花盛景,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告别?东风初至时,分明还带着冬的余威。它略过枯枝,竟使那些黝黑的枝桠微微颤动———不是风动,是枝内里有什么在苏醒,在挣扎,在破壳。残雪消融处,露出枯草的尸骸,湿漉漉地贴伏在地 仿佛大地初愈的创口 又似时光结痂的疤痕。泥土开始变得松软 散发出特有的腥气 那是死亡与新生交织的气息。忽一日 朝阳变得有些不同。光不再是苍白的 而是带着些许温度 斜斜地照在墙根下。最先感知的是那些野草 它们枯叶堆中探出尖细的绿芽 怯生生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仿佛初生的婴孩初次睁眼 即惶恐又好奇。接着是柳条 昨日还僵直如铁 今晨竟柔软起来 在风中轻摆 透出隐隐的青意 宛若少女初展的腰肢。真正的变化发生在无人知晓的角落。老槐树虬曲的枝干上 树皮裂处钻出嫩芽 像是死者睁开了眼睛 重新打量这个即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树根部的泥土松动 有蚁群开始活动 它们搬运着越冬的存粮 忙碌而有序 仿佛一支无声的军队 在进行着庄严的复苏仪式。树洞深处 睡眼惺忪的松鼠探出头来 小心翼翼地嗅着春天的气息。这些微小的生机 比满园花开更令人心惊———原来生命从未远去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9: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3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