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梅花,总会想到陆游的“何当化作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我觉得它和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还有苏轼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算得上“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真实写照了。我也曾想过,这种胸怀是否是当下所言的圣母心泛滥,又或者是巨婴式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狂悖和自大?是由自我命运不幸,而催生出来的拯救者情怀?如孟子所言“亲亲而亲民,亲民而爱物。”(推己及人,共情) 年少曾被感动和激励的伟岸人格,如今看来(一些唏嘘和犹疑)……志存高远,还是活在当下,也许并非不可共存。或许我该放下这样沉重的济世情怀,去找一份现实感更强的工作,打铁或者杀猪。又或者是经历过“高雅”而祛魅和脱敏了,想换一种粗旷放达的生活方式。像嵇康打铁,庖丁解牛,力与美,原始与生存。又有何高下之别,雅俗之分呢?它们本就一体,共生共存。精神,还是肉体,从来不是二选其一。 我好想活在空气中,活在阳光下,活在田间地头,像曾经看到秋风落叶之下,清洁工人挥洒着巨大的扫帚,被震撼和感动。仿佛那是一种平凡的英雄主义,在天地之间,像江湖。而我这样一个俗人,本该大开大合,却要仿佛体面,矫揉又娇矜起来。皓首穷经,冥思苦想,却也经年累月,困在书斋和病榻,十余年如此。想追求高妙与美好,却原来“道在屎溺”。如此茫然,无知,舍近求远的一番玩弄,落得连同“抡大锤”的豪情和窘迫,也每每变成“浅唱低吟”。命运啊命运,你究竟有何安排,又意于何为,当真是……戏弄啊(扶额苦笑)。 我该结束这漫长的“躺平”,从眼下,从当前,到高远……去红尘滚滚,去波涛荡荡,去尽情尽兴。管是耕耘,还是绽放。伎仙呓语 2025.3.6 #日常vlog #生活 #汉服日常 #抖音精选计划 #古风
00:00 / 04: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1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4: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五上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示儿》 【作者简介】 陆游 (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创作的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代表诗作有《示儿》《游山西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写作背景】陆游出生后不久,金人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北宋灭亡。宋徽宗的儿子赵构(宋高宗)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了南宋,他不但不思收复失地反而向金人屈膝求和。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后来,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写下了这首诗。 《题临安邸》 【作者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生卒年不祥。代表作有《题临安邸》《长相思》《洞仙歌》等。 【资料介绍】 北宋灭亡:南宋之所以被称为南宋,是因为之前有一个覆亡了的宋王朝——史称北宋。1126年,全国侵略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北宋灭亡后,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故称南宋。 南宋偏安:当权者对外屈辱求和,对内排斥、迫害忠臣良将,守着半壁江山醉生梦死,不思进取。 北宋时期的汴京:常住人口近十万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北宋末年京城商业繁华,许多街道商店清晨五更便开始营业,直至半夜方歇,一些饮食店甚至通宵营业。 《己亥杂诗》 【作者简介】龚自珍:字尔王,又宇璱(sè )人,清代人。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代表作有组诗 《己亥杂诗》。 【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写的一组诗。这一年诗人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返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着生沽在苦难中的人民,想到清政府腐败无能、不重用人才的社会现状,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写下了300余首诗,题为《己亥杂诗》,本诗是其中一首。 #小学语文课堂笔记 #教师备课笔记 #手写笔记 #古诗三首 #五年级语文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7
欣赏古诗。放翁这首诗以少年与老年对比开篇,抒发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自身才情的自信。 诗意:少年时跋涉万里跨越山河,年老时面对秋风感慨良多。草书之妙与诗情依旧未减,若没有明镜映照,又该如何自处? 首句展现了诗人青少年时的豪情壮志,他曾跨越山河投身军旅或游历四方,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追求。次句笔锋一转,从秋风为意象,烘托出晚年心境的苍凉。秋风常被视为岁月的象征,诗人在此借秋风抒发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凸显出人生的沧桑变化。“草圣诗情元未减”诗人自称草书与诗情依然不减,表面上是自矜才情,实则是隐含着无人赏识的落寞。放翁一生以诗名世,晚年虽退居乡野,但对诗歌的执爱和对自身才情的自信并未消减。然而末句“若无明镜奈君何”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既指实际的老态需要镜子才能看得清,更暗喻缺乏知音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里的“明镜”既是现实中的镜子,也是诗人自我反思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认知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但意境深远。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从少年壮志到老年感慨的生命轨迹,浓缩了他一生的抱负与遗憾。秋风意象的运用与“明镜”的隐喻相得益彰,使这首小诗成为反映陆放翁晚年心态的经典之作,体现了他诗歌“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艺术境界。 #每日古诗词 #中华文化传承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