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16238836656月前
读《论语》的第一0九天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就显出聪明;在国家政治混乱时,就显得愚笨。他的聪明是人们所能做到的,但是他的愚笨别人却很难做到。” 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很有方的大夫。卫国在卫文公时,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当时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竭力尽忠并有所建树;而到卫成公时,卫国政局动乱,形势恶化,宁武子就处处装傻,无声无息地韬光养晦。孔子很赞赏“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仁者风范,同时也强调“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处世策略。所以,他对宁武子“邦有道”就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邦无道”就装疯卖傻的行为,表示极大的赞赏。 大智若愚是一种处世态度,乱世之中能够保住身家安全,同时又能同政治黑暗的现实进行无声地抗争。郑板桥说:“由糊涂到聪明难,由聪明到糊涂更难,难得糊涂。”可见,能够做到大智若愚并不容易。所以,圣人认为大智若愚是大智慧的表现,像宁武子这样的人,他的聪明他人可及,但是他装糊涂的本领却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做人难,做到为人处世事事周全更难。很多人往往认不清身处的环境和形势,盲目表现自己,结果害得自己有口难言。真正聪明的人能够看清现实,该表现的时候勇于表现,不该表现的时候懂得以假装糊涂来远离祸端。职场也好,官场也好,懂得假装糊涂才能处事周全。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原宪问老师什么叫作耻,孔子认为,士大夫应为国作贡献。那些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拿俸禄,国家政治混乱的时候也照样拿俸禄而安享荣华富贵的人,是可耻的。其实,孔子的意思就是告诉人们,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必须始终牢记,从政应该尽到自己的政治责任,对社会有所贡献,为混口饭吃而做官是可耻的。这是讲我们存心,出来为祖国服务,是为什么来干的?是为自己的自私自利吗?自己得到俸禄,还是真正为国家、为人民?是一个公心,还是个私心?如果有私心,就是可耻的。有公心,天下为公,没有自己,这就是真正读书人的志向。所以邦有道就一定要有为,应该出来替国家人民服务。如果是刚好遇到乱世,邦无道,那就要独善其身,就不能再出来。 孔子在这里教他「邦有道,谷」,这是对他的教化。就是你也不能够太左,用我们现在话来讲,该接受俸禄的时候,还是可以接受的,邦有道的时候,可以接受。你看,孔子他自己也接受俸禄,你就不要还特别的修苦行,一定要不要,这个就有点偏左,不符合中道。你自己内心里面,确实没有名闻利养,可是你要想想,能不能带动这个社会的风尚?如果是每个人都像你这样学,那谁还能够为国家出力?大家都不敢出力了,好像为国家出力还要接受俸禄,这很可耻,所以那些有志之士都不敢出来。邦有道的时候,没有能人,那对国家就是损害。所以,你看孔子他行为很中庸,他不偏于二边。原宪毕竟他的境界没有孔子高,他偏在苦行这一边了。 原宪在这里他问得非常的具体,把这四种烦恼,「克、伐、怨、欲」,好胜、自夸、怨恨、贪欲,把他四样烦恼放下,这属不属于仁?这四种,实际上就是贪瞋痴慢。欲就是贪;怨就是瞋;伐,自夸,那是慢;克,这是好胜,好胜也属于贪,也属于瞋,也属于慢,总的来说就是痴,这里头就是佛法里讲的见思烦恼里面的思烦恼。把这个烦恼要是能放得下,这算不算是仁?这是原宪的问题。 『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这个难就是难得,你能做到不好胜、不自夸、不怨恨、不贪欲,这就很难得了。但是,是不是仁,我就不知道了。,孔子不承认这就是仁。为什么?仁的境界比这个高。如果你有克伐怨欲,你肯定不是仁。但是,你只是断了克伐怨欲,你还不一定是仁,你没到那个境界,这是最基础的。就是说这是良知底线,这是人的底线。满足了底线,还未必是真正达到仁。仁,你还要更一层楼。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夫子所说仁的境界是很高的。#每天进步一点 #论语 #国学文化 #国学智慧 #传承文化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4: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