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常常有这样的体验: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浑身不自在,总想赶紧逃离,明明身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却根本静不下心来欣赏,只想赶紧回家。 家人说你是“作”,朋友说你是“想太多”,甚至有的医生也会问你,你到底在怕什么?你不要这么焦虑。 事实上,对焦虑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无法控制的生理反应。一旦走出熟悉的“舒适圈”,大脑的杏仁核就会拉响警报,让你感受到不安全,要赶紧离开。举个例子也许大家就理解了,就像普通人站在透明的玻璃栈道上,明明知道很安全,可还是会手心冒汗、心跳加速——你的理智告诉你“没问题”,但身体的反应却真实而强烈,试问一句,在这样的一条玻璃栈道上,那些所谓的“正常人”,你们能够静下心来欣赏风景吗?同样的,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一些看起来很日常的场景,对部分焦虑症患者来说,身体的感受也和身处玻璃栈道一样,这不是想太多,而是身体接收到了真实的危险信号所产生的正常反应。 这就是焦虑状态下的日常:一上高速就心慌,一到人多处就想逃,在高铁或飞机上总担心出意外,身体稍有不适就反复测心率血压……这一切,都源于大脑中一个叫“杏仁核”的区域过度敏感,它不断发出“危险!快跑!”的错误信号。 有的人明明已经没有了躯体反应,可还是对陌生场景充满恐惧,就更不用说那些还饱受心慌,心悸,头晕,头痛这些严重躯体反应的家人了,那么,该怎样去治疗这种错误的危险信号所带来的恐惧呢? 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暴露疗法”。简单来说,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去做那些你不敢做的事。我们还是举玻璃栈道的例子,普通人在玻璃栈道上会害怕,可是天天在上面的工作人员,害怕程度却会大大降低,焦虑症也是如此。 比方说,你不敢坐高铁,那就试着先坐一站;去户外不舒服,就试着待上十分钟,再慢慢延长时间。通过一次次小小的突破,帮助杏仁核逐渐降低敏感度,让它意识到:“这些事其实并没有危险。”坚持下去,那个放松、自在的自己,终将慢慢回来。#焦虑症 #坐立不安
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38: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3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