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
00:00 / 05: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70
00:00 / 1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7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5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50
应许之地,出自《旧约·创世纪》,其上记载着以色列人祖先亚伯拉罕由于虔敬上帝,上帝与之立约,其后裔将拥有流奶与蜜之地。延伸理解为没有战争的,平安喜乐的幸福家园。 雷马克将本书命名为《应许之地》有种讽刺的意味,虽未身处战争中心,但拖着受战争迫害的身体流亡异乡,那随时会被排挤被收割的方寸空间,那随时会唤起恐惧和孤独的蝼蚁之穴,还能被叫作“应许之地”吗? 他们如何在深夜的黑暗中面对记忆,如何面对无法逃离的亲人,如何压抑住自己复仇的心,如何面对家乡的战争和跳跃的伤亡人数。他们深知自己在纽约二等公民的身份,憎恨同为德国人却又小心翼翼的想念家乡。看着夜间霓虹灯闪烁的曼哈顿却回忆起躲在地窖一点亮光都会让人陷入危机的日子。 “我见过的死于希望破灭的人,要远远多于像刺猬那样蜷缩着听天由命的人,后者的全部注意力都仅仅放在存活下去上,所以无暇他顾。” “这给人一定程度的自由,是吧?就像传说中的鸟,只有翅膀,没有脚。” 在生存面前,希望、情欲、艺术、浪漫都要靠边站,它们偶尔出现、稍纵即逝,唯有痛苦、仇恨和恐惧可以拥抱。“我们的肉体幸存了下来,却要面对漂泊的生活,过去的阴影,徒劳的希冀。”原来,抵达这个充满希望的国度的只是“我们”的躯壳,但“我们”的血液早就被毒气侵蚀,它让“我们”牢记自己曾是囚犯的现实,像挣不开的脚镣,它赤裸裸地暴露在寒风中,那么怪异又夺目,那么沉重又可靠。 这部由恐惧和孤独写就的流亡纪实录,虽没有硝烟弥漫、尸横遍野,但它会让你像赤裸立于凛冽的寒冬里,而那些文字就像冰柱,既脆弱又致命。 雷马克写得实在太美了。 #读书 #文学 #书摘 #随笔 #应许之地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