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总觉得心里堵得慌却找不到原因?敏感、讨好、不敢拒绝的背后藏着什么?你的“痛苦”是没拆的地雷,引线其实攥在你手里,只是你还不知道!看完这个视频,或许你会明白:看清伤口,才是治愈的第一步🔍 如果你跟着视频做了“命名痛苦”的练习,却还是卡在“知道原理但做不到”的阶段——试试个案吧。这不是普通的聊天,而是用“心理教育”当手术刀,帮你把心里的“棉花团”拆成具体的“小刺”🌱 你会在个案里获得什么?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会陪你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旧模式——那些让你遇到冲突就“僵住”、被批评就崩溃的“战逃反应”,其实是大脑把童年的“生存警报”错当成了现在的“危险”。我们会用“问题与自我分离”的方法,把“敏感”“讨好”从“你不够好”的自我否定里摘出来:就像擦掉衣服上的泥点,脏的是行为模式,不是你的本质。 作为催眠师:帮你拔掉“限制性信念”的根——“我必须做到完美”“拒绝别人就会被讨厌”这些刻在潜意识里的“地雷引线”,会在催眠状态下被温柔拆解。你会发现:不敢拒绝不是“性格软弱”,而是小时候“拒绝妈妈就会被骂”的旧经验在作祟;敏感不是“缺陷”,是你还没学会给“情绪传感器”调音量。 作为成长教练:我会把“认知工具”和商业/职场经验打包给你——比如用“意义之网”帮你找到“努力却没动力”的症结(智人天生追求意义,不是你懒,是没找到“这件事为什么和你有关”);用社会学视角分析“职场讨好”背后的“社会规训”,让你明白:你不是“不够强硬”,是需要在“生存规则”里给自己造一艘小船。 我和其他咨询师有什么不一样? 我更像一面“高清多棱镜”——不只有心理学,还有“脑神经科学”(解释你的“情绪脑”为什么总抢“理智脑”的方向盘)、“人类学”(帮你看见“讨好型人格”里藏着的集体潜意识)、“历史社会学”(理解“必须成功”的焦虑从何而来)。跨学科的知识能让我陪你站在更高维度:比如你总失眠,不只是“情绪问题”,可能是“交感神经亢奋+童年被否定的语言暴力+现代社会的意义焦虑”共同作用的结果。 普通镜子只能照见表面,我这面“棱镜”却能让你看见:敏感背后是“高共情力”,不敢拒绝里藏着“对关系的珍视”,那些让你痛苦的“小刺”,其实是未被看见的“生命力”! #心理 #心理学 #童年创伤 #童年创伤怎么治愈 #自我成长
00:00 / 04: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南江3月前
老婆最近总感觉身体不舒服,去了好几家医院检查,结果都没什么大问题。一开始我也觉得是她想多了,直到后来了解到 “焦虑抑郁躯体化” 这个说法,我和她都愣住了 —— 原来情绪长期压抑,真的会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身体不适,而且这种感受完全不受自己控制。 更让人揪心的是,当了解到这种可能性时,老婆反而更紧张了。她总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大病,没检查出来,愈发焦虑,身体的不适感就越明显,形成了 “焦虑加重躯体症状,躯体症状又加剧焦虑” 的恶性循环。好在现在还只是初步阶段,她对出去玩、买漂亮衣服这些事还有欲望。 或许有人会不理解:谁不想出去玩、穿漂亮衣服呢?但这些不过是普通人众多欲望之一,却是此刻支撑她的 “仅剩的微光”。就像很多明星、名人,明明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依然会被焦虑抑郁困扰。其实,焦虑抑郁的关键不在于外在条件,而在于情绪是否长期被压抑,是否有宣泄的出口。 作为丈夫,我心里很清楚,她的情绪积压,我也是原因之一。所以现在,我更明白包容和体谅有多重要。比如她喜欢在网上买衣服,不少朋友觉得不解,说 “那么多衣服穿得过来吗?太浪费钱了”。但在我看来,这只是爱好而已 —— 有人爱钓鱼,能在水边坐一天,买各种渔具也不便宜,我未必能理解;我自己喜欢捣鼓数码产品,一出新品就心痒,花钱也不少,别人或许也觉得不值。 每个人的兴趣不同,消费能力有别,但人生在世,谁都需要为自己的喜好付出。婚姻里,只要另一半能支持,保留一点自己的爱好,反而能让关系更稳固。就算暂时达不到完全支持,也可以商量着找个折中方案。毕竟,家庭和睦的前提,是别太压抑自己。如今生活压力这么大,学会释放压力,才能更有韧劲地走下去。
00:00 / 07: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