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故居:三棵槐树下的城南旧事 晋江会馆(林海音故居) 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椿树街道南柳巷40号,是一座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百年建筑。它由泉州人、水师提督万正色(又名万中庵)捐宅为馆而成,初为便利同乡举子科举而设,后成为在京福建籍、台湾籍乡亲的聚集地和精神家园。 这座院落因著名作家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在此居住并创作《城南旧事》而闻名遐迩。1923年,5岁的林海音随父母从台湾迁居北京,1931年其父病逝后,她随母亲及弟妹搬入晋江会馆,在这里度过了从少女到青年的重要成长阶段。 故居刚刚修缮完成对外开放,门口还有开馆仪式的签到背板,上面的夏祖焯是夏承楹(何凡)和林海音之子,1941年出生,算下来今年已经84岁了,能来参观实属不易。 故居面积不大,设有林海音故居展厅、晋江会馆展厅和冬青书屋,新开馆,参观的游客不多。 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棵百年槐树,枝繁叶茂,春夏之交落满地的白色槐花。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曾提及这些槐树:“春天落了一地白色槐花,像覆盖了一层白雪”。如今,这些槐树依旧挺立院中,在三棵老槐树下,仿佛还能听见《城南旧事》中宋妈的快板:“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姑娘都来到,就差我的姑娘还没来;说着说着就来了,骑着驴,打着伞,光着屁股挽着髻……” 场馆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柳巷40号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7:00(16:30止入) 预约方式:免费免预约 场馆福利:名人故居、会馆 附近景点:❶京报馆旧址 ❷荣宝斋 ❸林则徐故居 公共交通:公交虎坊桥路口西站;地铁虎坊桥站 免费讲解:无 行程建议:林则徐故居→京报馆旧址→林海音故居 游览时长:1小时 #晋江会馆 #林海音故居 #城南旧事 #名人故居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5: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楊主编2周前
你还记得《城南旧事》里的小英子吗? 前些年随着这句网络梗的流行,一部四十多年的老电影《城南旧事》再度爆火。那位乖巧可爱的小英子,就是作家林海音以自己的童年为原型创作。 1923年,五岁的林海音跟随父母来到北京,那时候她还叫林含英,模样与电影中的小英子一样乖巧。在北京城南的胡同街巷里,她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完成学业,结婚育子,找到自己的事业。直到二十五年后,1948年林海音一家迁居台北,小英子成长为大作家,被誉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但她的心绪总是牵挂着海峡对岸万里之遥的另一个故乡。 林海音先生的魅力,一方面是文学的,她创作的诸多经典作品,她是台湾文学的伯乐,她主编的《纯文学月刊》,经营的纯文学出版社是很多作家的知音。另一方面是生活的,她的一生婚姻美满,家庭和谐,性格爽直善良,喜欢烹饪美食。她喜欢收藏大象和小玩意儿,也喜欢给朋友们拍照,照片中大家脸上的皱纹都不见了,所以大家封她一个“无皱纹摄影家”的外号。 最近,林海音在北京生活的故居之一,位于西城区南柳巷的晋江会馆终于开放了。这栋百年建筑,曾是在京闽台乡亲的聚集地,林海音的父亲去世后她们全家搬到这里。1990年,72岁的林海音终于回到心心念念的童年故乡,用先生的话讲,“家是永远看不厌的。”诗人余光中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如今,先生的故居是大家的。走进开放的林海音故居,两棵参天碧绿的古树笼盖着古朴小院,70后80后大朋友的童年游戏滚铁圈让00后10后的小朋友也玩得不亦乐乎,有时间你还可以报名参加《城南旧事》主题研学跟随小英子的轨迹探索城南文化。 #北京文旅 #杨主编看展 #名人故居 #林海音 #故乡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