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第15集:《游子吟》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游子吟》以三十字定格千古温情,没有波澜壮阔的叙事,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用最朴素的生活场景,织就了跨越时空的母子深情,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歌颂母爱最经典的篇章。 全诗以“临行缝衣”这一日常瞬间为切入点,开篇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便构建起强烈的画面感。“线”与“衣”本是寻常物件,却在“慈母”与“游子”的身份关联中被赋予生命——线是母爱绵延的载体,衣是牵挂具象的寄托,一“手”一“身”的呼应,将无形的情感凝结在有形的针线之间,极简的文字里藏着最厚重的牵挂。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全诗的传神之笔。“密密缝”三字堪称炼字典范,既写出母亲缝衣时的细致入微,针脚里藏着的是唯恐衣物不牢固、不能为游子抵御风寒的谨慎;更暗含着母亲复杂的心境——每多缝一针,便仿佛能将游子多留一刻,那细密的针脚,是不舍,是担忧,是期盼,千言万语都织进了衣物的纹理之中。“意恐迟迟归”则直抒母心,将母亲的牵挂从行动落到心绪,看似平淡的一句担忧,却道尽了天下母亲送别子女时的共性情愫,简单却极具穿透力。 结尾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设问与比喻收束,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以“寸草”自比漂泊的游子,以“三春晖”喻指浩荡的母爱——小草虽有向阳之心,却难以报答春日阳光的普照之恩;游子纵有感恩之情,又怎能偿还母亲毕生的养育与牵挂?这一问既是对母爱的由衷赞颂,也藏着对自身难以尽孝的愧疚,将个人情感升华为人类共通的生命感慨,让诗歌的意境从“一家之情”拓展到“天下之爱”,余味悠长。 整首诗的妙处,在于以小见大、以实写虚。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只有临行前的缝衣场景;没有激昂澎湃的抒情,只有朴素直白的叙述,却通过“线—衣—缝—恐”的细节链条,将母爱具象化、可感化。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表达,恰恰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润物细无声”的母爱特质——它不张扬,却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如春雨般滋养生命,如春晖般温暖岁月。 时至今日,每当我们品读《游子吟》,依然能在那细密的针脚中感受到穿越千年的温情。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文化记忆,提醒着我们:母爱是永恒的命题,而感恩与回报,是每个游子心中不变的回响。 #诗词#国学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3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83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