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习俗 秋高气爽,又到重阳。作为承载着千年文化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的诸多习俗,至今仍藏着老祖宗留下的生活智慧与温情。 “登高” 是重阳节的标志性习俗。相传古时桓景带乡亲登高避灾,这一行为逐渐演变成如今的美好寓意 ——“步步高升”“登高望远”。每逢重阳,人们便约上家人朋友爬山登高,既能俯瞰秋日盛景,又能在运动中呼吸新鲜空气,惬意又自在。古时登高常伴插茱萸,借其特殊香气驱邪避灾,如今插茱萸虽少见,但登高赏秋的乐趣依旧吸引着众人。 重阳也离不开 “菊”。此时菊花盛放,黄紫相间的花海让节日添了几分浪漫,重阳节也因此有 “菊花节” 之称。古人爱邀好友赏菊、饮菊花酒,传说此酒能清肝明目、延年益寿。现在喝菊花酒的人少了,但各地公园的菊花展依旧热闹,人们打卡拍照,在花香中感受秋日诗意。 吃 “重阳糕” 同样是重阳必不可少的仪式。这道用糯米粉、红枣、核桃等做成的糕点,软糯香甜,糕上插的小旗子,藏着 “登高步步高” 的祝福。过去人们会把重阳糕送给长辈表心意,如今老字号糕点铺一到重阳便推出此品,买一块回家,或是自食,或是赠老人,都满是节日的温馨。 更值得一提的是,重阳节还是 “老人节”。“九九” 象征 “久久长寿”,这天人们格外关注长辈:带父母登高赏菊、陪他们唠家常,或是送件新衣;社区也常办敬老活动,请老人吃团圆饭、看表演。这份尊老爱老的心意,让重阳节更添暖意。 重阳习俗或许形式有变,但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对亲友的祝福从未改变。这个重阳,不妨循着这些习俗,给生活添份仪式感。 #居士的悦吧 #文化传承 #尊老敬老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
00:00 / 1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重阳节|给孩子的传统节日小课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在异乡做异乡来的客子,每遇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时会想到少了一人。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全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了解一下重阳节这个充满意义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名“重阳”,又因日与月皆逢九,也称“重九”。古人认为这是吉祥的日子,九九归真,一元肇始。 🌾它源自上古时期的天象崇拜,那时就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活动。到了唐代以后,重阳节更加鼎盛。 🎊古时民间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饮宴祈寿等习俗。如今,又增添了敬老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成为两大重要主题。 💝“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象征长久长寿,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福。2006 年,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 年,法律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别名: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敬老节、九九重阳等。 🎈九九重阳秋韵浓💖 ✨或许在当下,插菊花、插茱萸这些习俗离我们有点遥远。但敬老孝老这件事,根本无需别人反复提醒,它理应深深扎根于我们的血脉和骨子里,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并且要在每一天都身体力行。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在这个重阳节以及往后的每一天,都好好关爱长辈,让敬老孝老成为我们生活中最美的风景。💖 #重阳节 #幼儿国学启蒙 #我在抖音读唐诗 #小学必背古诗 #幼儿古诗必背100首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8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34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5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