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8: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65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7: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0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6
徐伟忠2周前
农业工业化的经济逻辑与实践方向 农业工业化的最终目标,是让农业具备盈利能力,吸引企业与资本进入,从而打破小农经济局限,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当前农业面临的核心困境是“企业进入无利润”——传统农业过度依赖人工,劳动效率低、成本高,导致农产品价值难以覆盖投入,资本不愿涉足,农业产业化也因此停滞不前。20年来我国虽一直倡导农业产业化,但未能真正落地,根源就在于此。 要扭转这一局面,需从“成本控制”与“价值提升”两端发力。成本端,通过生产函数创新削减劳动占比——比如“作物移动、人不动”的流水线模式,配合少人化、无人化装备,降低人工成本;能源端,用高位差灌溉、光伏供电替代传统水泵,减少能耗支出。价值端,需延伸农业产业链,挖掘“二三产融合”价值:比如温室不仅用于种植,还开发农旅、科普功能;农产品从“单一供给”转向“品牌化、标准化输出”,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生产导致的“无标准、无统一渠道”问题——只有产业化体系建立,农产品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从投资与回报来看,农业工业化项目具备可落地的经济可行性。若聚焦山地种植,100亩基地采用简易鸟巢温室与无人机种植技术,投资约400万元,半年即可收回成本;若建设全流水线生产的农业工厂(含厂房、培育温室、冷库等),100亩投资约3000万元,日产能10吨菜、年产能3000多吨,两三年也可实现回本。投资强度可根据功能定位调整——仅满足生产功能可压缩成本,若兼顾美与多元功能,可适当增加投入,但核心逻辑始终是“通过工业化提升效率,通过多功能提升附加值”。 农业工业化不是简单的“玩模式、玩套路”,也不是盲目引进设备,而是基于实践的技术创新与体系重构。正如鸟巢温室从“手工钉制、反复拆建”到“艺术化、多功能化”的迭代,每一项技术突破都需经历实践检验。只有沉下心构建新生产函数,让农业兼具“效率之美、生态之美、艺术之美”,才能真正实现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跨越。#徐伟忠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8: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