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寸4周前
这次陪诊有些心得:1、对于复查患者不太友好,比如我们本身就是肺结节定期复查,我们挂的就是结节专病号,上次就诊结束时医生明确告诉我下次只需要复查胸部CT,但是挂完号没办法直接让医生开单子,要排队等叫号才能开单子,这样就有点浪费时间,还好我们看的科室病人不多,这点儿童医院做的比较好,可以自己开检查单,这个可以借鉴。2、我们CT等待前面有50号,亲测2-3分钟一个,最少也要一两个小时排到我们,咨询服务台告知是没有短信到号提醒服务的,这期间我如果想去别的科室看其他疾病都不敢走开,怕过号!这也算一个不太友好的点,不过后来前台分诊护士统筹把病人分诊到了1号及3号CT室,从而有效缩短病人就诊等待时间,这方面要点赞,合理规划CT使用率。3、回诊室的时候换了个医生,不过这个没关系,因为都是一个科室的,对于基础病常见病每个医生应该都是信手捏来的。 由此总结,像我们这种复诊的病人尽量不要上午黄金时间去医院,最好下午到医院就诊,这样不会占用医疗资源,可以缩短真正急诊病人的看病时间,而且如果我们下午来的话,我们自身的就诊体验也会好很多,排队就诊及排队检查的人要比上午少的多!下次复诊我们要选择下午的时间来感受一下!#上热搜 #vlog日常 #医护工作者 #地铁 #同城热点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99
00:00 / 05: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6
#卫健委 #特需号 我想大部有过大医院就医经历的老百姓,都挂过特需号,不知道您对医院的特需服务有什么感受!今天在这里我要10问医疗系统,这个特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基本原则是否还在保持,所谓的个性化服务,缩短等待时间,提升就医体验,应对特殊患者的特殊需求需,这些口号顶层设计者们是否还作为设计原则在落实?我看到的是 : 1张医生上午专家号是150,下午张医生就变成特需号500元,管理者是希望张医生上午糊弄一下150的患者,精心服务500的特需病人吗?挂号系统的号贩子你们管了多少年没有彻底根除,而你们自己搞出来一个网上图文问诊,我知道你们的初心,希望病人少跑圈,提高就诊效率,但是你们管了吗?完全成了给医生创收的工具,50个字3句话,患者100元没了,最关键有的大夫50个字都没有,这100元相当于你抢不上号,不认识号贩子,大夫给你加个号,大夫有这个权利,而且他一定给你加个他自己的特需号,好嘛,这两个新工具,相互帮助,老百姓600元花出去了!你们的初衷呢?你们的管理呢? 2.我记忆中23年北京市试点辅助生殖纳费用纳入医保系统,政策执行第五天,这家医院辅助生殖方面的治疗,检查,费用集体调价百分之二十多,这五六天时间发生了什么,医院这些工作成本就增长20% ? 这个政策是为了照顾要宝宝困难的那些家庭,提高我们国家新增人口的。不是为你医院创收的项目! 太晚了,我不想说了,那些老跑医院,老挂号的人们有时间了,都会把这些苦水道出来,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管理者,他们得管,得查,得制定对应的规章制度!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