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20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奶茶叔2年前
“东坡肉”起源于苏轼被贬黄州时,当地百姓过年过节有吃红烧肉的传统。宋神宗时的公元1077年四月,苏轼到任徐州知州。七月,黄河在澶州一带决口,八月洪水围困了徐州城。苏轼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共同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为感谢这位领导,纷纷杀猪宰羊,提酒送菜慰劳苏知州。苏轼一看推辞不掉就收下猪肉,然后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吃过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为“回赠肉”。此,“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成为当地名菜。这在徐州的文史资料中多有记载。 二.在黄州自号东坡,并写出《食猪肉诗》。 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因为著名的“乌台诗案”,被贬到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因为这个职位俸禄微薄,实在无法养活家人。于是,他便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荒种地,且幽默地号称自己为“东坡居士”。这就是日后“东坡肉”的由来。 在黄州的苏东坡 在黄州生活期间,他还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烹饪经验写入一首《食猪肉诗》中: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虽然在当地有了一些影响,但当时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翻开历史长卷,多少文人熟读四书五经,却活成了呆板的书虫或虚伪的假道学。苏轼就像繁星中的明月,同样饱读诗书,却不同凡响 。 他将圣贤之道活成真实的人生 -在徐州大雨滂沱 ,他与百姓同扛沙袋堵洪峰;在杭州四季流转间,他带人丈量西湖修长堤。即便贬到荒凉的儋州,他竟兴办学堂教孩童识字念诗。这般为官为民的品格,如同凤凰木开在石缝里,艰难中绽放耀眼光彩。 历史课上所谓的“封建士大夫总维护统治阶级”,放在苏轼身上怕是噎了喉咙。谁说书生空谈报国?他明明把每个足迹都刻成丰碑。 密州遇到饥荒时,县志记着他深夜翻墙救弃婴;疫病横行时,太太王闰之熬的药香飘满街巷。透过发黄的纸页,我看见他扛着锄头在黄州东坡耕影,正是这点点萤火,在黑暗里照亮了。 不过书中也有犹疑处:乌台诗狱里蜷缩的诗人是否发着抖?朝堂论战时是否带着年轻人的莽撞?就像故乡老宅的旧画,细节处总蒙着雾霭。还有那些忽明忽暗的人物线,像忽然落在窗台的的雨珠,来得突然又凭空消失。但细想来,原是东坡先生经历太丰,连月光都只能照亮半幅山水。 掩卷恍惚,仿佛看见鬓染霜雪的文豪正倚坐竹亭,对小儿辈笑说:“此处亦可为家。”这抹坦荡笑容,早已刺破千年时空。这才是读书真境界 -将墨香沁入骨血,以生命作注脚,字字兼济天下的柔韧担当。
00:00 / 18: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