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5天前
2025年11月1日4时58分,当天神舟二十号乘组打开空间站舱门,迎接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入驻 。 神舟二十号乘组(陈冬、陈中瑞、王杰)与神舟二十一号(张陆、武飞、张洪章)会师,对接仅耗时3.5小时创最快纪录 以下是中国航天员七次太空会师完整记录 1. 第一次: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四号(陈冬、刘洋、蔡旭哲)与神舟十五号(费俊龙、邓清明、张陆)会师,是中国空间站首次6人同时在轨 。 2. 第二次: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五号(费俊龙、邓清明、张陆)与神舟十六号(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会师,涵盖三类航天员类型 。 3. 第三次: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六号(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与神舟十七号(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会师,第三批航天员占比达三分之二 。 4. 第四次: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七号(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与神舟十八号(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会师,两个乘组平均年龄不足40岁 。 5. 第五次: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八号(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与神舟十九号(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会师,“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 。 6. 第六次:2025年4月25日,神舟十九号(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与神舟二十号乘组(陈冬、陈中瑞、王杰)会师,完成空间站常态化轮换衔接。 7. 第七次:2025年11月1日,神舟二十号乘组(陈冬、陈中瑞、王杰)与神舟二十一号(张陆、武飞、张洪章)会师,对接仅耗时3.5小时创最快纪录#航天员在太空 #神舟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苍穹之约——中国航天有7张"太空全家福"了 2025 年 11 月 1 日 4 时 58 分,距离地球 400 公里的天宫空间站,一场跨越星辰的相聚正在上演。神舟二十号指令长陈冬带领乘组打开舱门,与率先进入的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张陆隔空击掌,随后六名身着蓝色舱内工作服的航天员在核心舱内整齐列队。背景中,五星红旗与"欢迎队友"的红色横幅交相辉映,他们脸上洋溢着从容自信的微笑,眼神明亮而坚定,共同定格下中国航天史上第七张珍贵的"太空全家福"。这张通过实时画面传回地球的合影,不仅点燃了全国人民的自豪感,更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常态化轮换与高效应用的新阶段。 这场历史性会师创造了一项新纪录: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历经约 3.5 小时飞行,便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 2 天的对接时间,到后续任务的 6.5 小时模式,再到如今的 3.5 小时新标杆,这组不断刷新的数字,勾勒出中国航天从"追赶"到"领跑"的技术演进轨迹。正如 2022 年 11 月 30 日神舟十四号与神舟十五号实现首次太空会师,到 2025 年第七次相聚,七张"太空全家福"共同记录了中国空间站从建造收官、科研转型到常态化运营的完整历史进程。 本播客将以这七次太空会师为叙事主线,系统梳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技术突破与发展脉络。通过解析每次会师背后的关键技术创新、任务协同机制与科学应用成果,展现中国航天如何以"天宫"为支点,在近地轨道构建起独立自主的太空家园。从舱门开启的历史性瞬间到航天员在轨工作的日常画面,从交会对接的精准控制到空间站组合体的全构型亮相,我们将透过这些珍贵的"太空记忆",解码中国航天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密码,揭示航天精神传承与技术创新的深层互动关系。
00:00 / 45: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7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