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就是“筛选” 小学筛掉没人管的孩子;初中筛掉管不了的孩子;高中筛掉不聪明的孩子;大学筛掉不自律的孩子;社会筛掉没能力的孩子。 这段话的语言病是什么 ? 批判性思维关心概念的清晰,句子的核心隐喻是筛选,谁在筛选,为谁筛选,筛选标准等,是不清晰的。没能力、不自律、不聪明等不是中立判断,同样是模糊、主观、缺乏评估标准的标签。 批判性思维关心推理过程合理性,句子看似逻辑紧密,实则存在结构性谬误,出现多次单因解释谬误,将每阶段的淘汰,都归因于单一解释,说话都将责任完全推给学生和家庭。 句子采用逻辑递进论证,试图通过描述筛选的积累效应,为教育定义,出现了归纳谬误,武断定义教育“本质”,漠视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批判性思维关心句子预设和背后思想,句子预设教育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鱿鱼游戏”,想法的西方源头,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分层,东方源头是科举制,都用单一标准,为统治机器挑选螺丝钉,说话者不是外部观察者,而是一线实践者,因此,不是陈述观察经验,而是合理化过程,说话者有必要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 总的来说,教育筛选观,不是功利主义,因为无法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也不是精英主义,因为它用单一标准排除非学习领域的精英,它的本质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教育观,放任其逻辑扩张,可能会演化估“优生学、生存空间”等危险想法。重温康德的道德律令,人是目的,而非手段。批判性思维提醒自己,如果你不反对,甚至赞同筛选观,就要做好自己被系统“筛选”的准备。 每天学习一点批判性思维。今天,我们澄清了含混的概念,实例学习推理过程分析,洞察了句子背后的思想,重温了康德的道德律令,恭喜你,今天又向理性思考者迈进了一步。 #原创视频 #批判性思维 #思维改变生活 #创作人计划 #每日分享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