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境报1年前
革命烈士杨开慧:为信仰绽放的铿锵玫瑰 杨开慧是一位令人敬仰的革命烈士,她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关于杨开慧的详细介绍: - 个人生平: - 杨开慧于1901年11月6日出生在湖南长沙板仓(现长沙县开慧镇),父亲是杨昌济。 - 1904年,杨昌济出国留学,杨开慧在母亲向振熙的抚养下度过童年。 - 1908年,杨开慧进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批女学生,也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后相继在储能学校、县立第一女子高校读书,直到毕业。 - 1913年,杨昌济回国任教于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杨开慧随父亲到长沙居住,并在此期间结识毛泽东。 - 1918年,杨昌济举家北迁,同年秋,毛泽东为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来到北京,暂住在杨家,此时杨开慧与毛泽东开始相爱。 - 1919年12月,毛泽东率驱张代表团第二次到北京,仍住在杨家,不久杨昌济染病,杨开慧悉心照料,并从《新青年》等刊物中汲取新思想。 - 1920年1月,杨昌济病逝,杨开慧随母亲、哥哥回湖南。同年,她进入教会学校福湘女中读书,后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 - 1920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成立文化书社,杨开慧回家动员母亲拿出部分奠仪金支持书社,并参加书社工作。 - 1920年9月,杨开慧串联5名女学生进入岳云男子中学,成为全省男子中学中第一批女学生。 - 1920年冬,杨开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年末与毛泽东结婚。 - 1921年夏,毛泽东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1922年初,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负责区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 - 1922年10月,杨开慧生下第一个孩子毛岸英。 - 1923年11月,次子毛岸青在板仓家中出生。 - 1924年,杨开慧带着孩子到上海,参与组织女工夜校,并学习用上海话讲课。 - 1925年2月,随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协助创办农民夜校并担任教员。 - 1925年12月,转往广州协助毛泽东收集、整理资料,编写文稿,负责联络工作。 - 1926年,随毛泽东在广州开展革命工作。 - 1927年初,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进行考察,杨开慧帮助整理调查材料。 - 1927年4月,三子毛岸龙在武昌出生。 - 1927年8月底,毛泽东去指挥秋收起义,杨开慧独自带着孩子回到长沙板仓开展地下斗争。
00:00 / 2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5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8
##♻️开慧中学是一所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县的一所初级中学,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中学”。 1. 开慧中学位于长沙县开慧镇,是当地一所知名的中学。学校周围环境优美,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壮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宜人的学习环境。 2. 建筑风格与校园环境:开慧中学的建筑风格独特,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学校注重绿化环保,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令人心旷神怡。此外,学校还修建了高等级运动场、篮球场等各类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运动场所。 3. 教育理念与教学特色:开慧中学秉承“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校拥有一支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学校还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 4. 荣誉与成就:开慧中学在教学质量、管理水平、艺体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多次荣获省市级各类荣誉奖项,如“湖南省文明校园”、“长沙市绿色学校”等。同时,学校的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艺术比赛和体育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开慧中学凭借其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育理念、卓越的教学质量和突出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它不仅是当地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中国乡村教育的一面旗帜💐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长沙·开慧镇桃花岛板仓山庄及露营基地 坐标 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 规划分区 露天露营区🏕️ 木屋用餐区🍛 儿童游乐区👨‍👩‍👧 休闲水塘🏖️ 用餐区域一次可接纳500人 🎈亮点特色 ⭐围绕桃花林建设风景地,景色优美。 ⭐仅仅百米之外就是开慧纪念馆等红色旅游地。 ⭐具有特色的文化集群,烤全羊烤乳猪,特色火锅。 ⭐有各种时令小蔬菜,农业体验项目,体验农活的香甜。 ⭐山庄具备餐饮接待,旅游休闲,娱乐垂钓。 🕰️休闲时间 全天皆可 💰人均消费 人均消费250左右 用餐人均50-75元 开慧村桃花岛 你给味蕾时间才有舌尖上的美味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食为天性静静地咀嚼。 轻轻地回味非比寻常的韵致食物跟爱一样温柔吃食是一种幸福品味是一种情趣。 住 什么是幸福是温馨小屋安然梦它算不上漂亮更谈不上雅致但有家的感觉拥抱你内心的宇宙那是自己的爱。 桃花岛农业休闲水果采摘趣味动拓展、团建旅行、周边游体育赛事亲子活动。 撑起一个落地帐篷与亲人、朋友来个烧烤在同漫天繁星一道进入梦乡在朝霞的第一缕光中醒来坐在帐篷里静观天空云卷云舒 卧看天边日出有日落支上座椅搭起帐篷撑起烧烤炉友、家人、同事受户外聚餐在饱尝口服的同时要有大自然给予特有乡村美的享受。 呼朋唤友沟通感情享受农村田园带来的特有享受让你不一样的休闲百姓家篝火晚会横原野的林带桃花岛编织只属于你的旅行。 (图源网络侵删) #乡村振兴 #长沙县 #振兴乡村 #乡村旅游景点#乡村美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5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77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补发5月3日上午长沙板仓参观杨开慧纪念馆,向英雄致敬… 杨开慧纪念馆成立于1966 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县开慧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全国文明优抚事业单位,杨开慧烈士故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占地126亩,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由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杨开慧烈士生平业绩陈列馆、杨公庙四部分组成。 杨开慧同志出身名门,是毛泽东同志亲密的战友和亲爱的夫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1920年与毛泽东结为革命伴侣,夫妻二人为了共同的革命信仰并肩作战。“八七”会议结束后,杨开慧与毛泽东分别,回到板仓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斗争。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和年幼的毛岸英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杨开慧遭受了严刑拷打仍不愿透露出半点革命机密,敌人对她开出条件:如果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能还她自由。杨开慧忠于自己的信仰,忠于丈夫,毅然放弃了生存机会。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浏阳门外识字岭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9岁。家乡群众冒着生命危险连夜将烈士的遗体运回板仓,安葬在青松环绕的棉花坡上,并以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三个孩子岸英、岸青、岸龙的名义立碑纪念。1959年7月1日,开慧人民公社在墓的后上方立了一块“光辉长照后人心” 的石碑。 当杨开慧牺牲的噩耗传来,毛主席正身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动荡之中。他听闻此讯,心如刀割,悲痛欲绝。他沉痛地叹息:“百身莫赎”,表达了对这位伟大女性和爱妻无尽的哀思与崇敬。 在烈士陵园杨开慧烈士墓后方的墙上,镌刻着那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是毛主席为杨开慧烈士亲笔题写的悼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位革命女性的无限哀思。 《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原名《游仙》,是毛主席为答谢挚友李淑一而作。李淑一与毛主席的夫人杨开慧情同手足,而她的丈夫柳直荀更是为革命英勇捐躯的烈士。在这首词中,毛主席深情地以“骄杨”来称呼杨开慧,从“我失骄杨君失柳”的开篇到“泪飞顿作倾盆雨”的收尾,都流露出深深的哀思。此时自骄杨离世,已历27载春秋…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