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原名张玫瑰, 满族,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原籍辽宁省岫岩县。 中共党员,党的十七大、二十大代表,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会长。 1974年10月,张桂梅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1996年8月,调入丽江市华坪县,在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承担4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1997年4月,查出子宫肌瘤,为了不影响学生中考,直到7月中考结束才入院治疗。2001年,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2007年,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2008年8月,筹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是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 2020年7月9日,担任云南省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会长。 2022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2024年6月7日,张桂梅第14次为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学生送考。 1999年4月,张桂梅被云南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工作者。2000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02年12月,被评为全国十大女杰。 2020年6月29日,被云南省委宣传部授予“云岭楷模”称号; 10月30日,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12月3日,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2月10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2021年2月17日,入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6月29日,被授予“七一勋章”并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发言; 11月,获得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2023年1月,获得“2022三农年度人物”荣誉称号;11月24日,以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在全国上映。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4: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她用病躯托起两千名女孩的命运 贴满膏药的双手紧握喇叭,11万公里家访路踩在脚下, 64岁的张桂梅依然每天清晨5点唤醒校园,成为大山里最亮的灯。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张桂梅的这句话让无数人动容。 这位64岁的女校长,穿着旧衣服,手上贴满止痛膏药,却带领近2000名贫困女孩走出大山,改变了她们的人生轨迹。 01 坎坷人生路 张桂梅的故事始于一个艰难的抉择。1957年生于黑龙江的她,17岁时从东北远赴云南支边。 后来她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与丈夫在大理一所中学教书。 然而幸福时光戛然而止——1996年,丈夫因胃癌去世,留给她的除了无尽的思念,还有为治病欠下的债务。 为离开伤心地,她申请调到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 命运却没有停止考验她。到华坪不到半年,张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 面对高额医疗费,她一度想放弃治疗。但当地的乡亲们伸出了援手,一位山区妇女甚至捐出了仅有的5元回程路费。 “他们把我救了,我活着要干什么?”从那时起,张桂梅的生命就和华坪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02 梦想的种子 2001年,张桂梅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发现,不少被遗弃的女孩来自贫困家庭。 同时,在民族中学任教期间,她目睹班上女生数量明显少于男生,且“一些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 家访中,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呆坐在路边,满眼惆怅地望着远方。女孩一见到她就哭了:“我要读书,我不想嫁人。” 原来,女孩父母为了三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孩子我带走,上学的费用我来出。”张桂梅试图说服女孩母亲,却遭到以死相逼,只能无奈放弃。 这次经历让张桂梅深刻意识到:“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都能读书。 03 艰难的建校路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个想法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为筹集资金,张桂梅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奔波。从2002年起,她利用假期到昆明街头募捐。 她把自己获得的所有奖状证书都打印出来,摆在街头“募捐”。 然而,她收获的更多是不理解和白眼。有人甚至放狗咬她。五年下来,她只筹到1万多元。 转机出现在2007年。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后,张桂梅穿着旧衣服进京参会。 她甚至没发现自己的裤子已经破了洞。媒体关注到了这位穿着破洞裤子的党代表。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
00:00 / 04: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7
00:00 / 14: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