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军军2周前
从前,有位年轻的陶匠,一心想要烧制出世上最完美的陶器。 他闭门钻研,反复试验,却总对成果不满意——不是嫌胎体太厚,就是怨釉色不均。他拜访城中所有名师,翻阅无数古籍,将每一个步骤都打磨得如同教科书般精准。终于,他烧出了一只无可挑剔的陶碗。碗身匀称,釉色如玉,在阳光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 他自信地捧着碗去见一位备受敬仰的老陶匠。 老陶匠仔细端详后,平静地问:“它美吗?” “当然,”年轻人不无骄傲,“它符合一切完美的标准。” “那么,”老陶匠拿起手边一个自己日常用的陶杯,杯身有几处明显的不规则痕迹,“你觉得这个呢?” 年轻人瞥了一眼,如实回答:“粗糙,甚至有瑕疵,算不得上品。” 老陶匠微微一笑,将两只陶器并排放在桌上,倒入了清水。他让年轻人静静观察。 片刻后,年轻人惊讶地发现,那只“完美”的碗,在光的折射下,竟显得呆板而生硬,像一件冰冷的陈列品。而老陶匠那只“粗糙”的杯子,在水的浸润下,不规则处反而形成了独特的光影,整个杯子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温暖、质朴,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 “孩子,”老陶匠缓缓说道,“你追求的是‘无误’,是剔除所有缺陷。这固然可贵。但你可知,真正的完美,并非毫无瑕疵的冰冷,而是与不完美和解后,所生出的温度与灵魂。是那些独一无二的‘痕迹’,让器物有了呼吸,有了故事。” 年轻人怔在原地,恍然大悟。他一直在用技术的标尺丈量艺术,用完美的概念扼杀了生机。 他回到作坊,打碎了那只无可挑剔的碗。从此,他手下诞生的陶器,开始有了手的温度,泥的个性,以及那些被“允许”存在的小小不完美。他的作品,也因此真正拥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哲理: 真正的完美,不在于剔除所有不完美,而在于包容并升华那些独特的“痕迹”,使其成为生命力的源泉。接纳不完美,方能触及完整的、有温度的真实。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