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8: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我们内心的冲突》是卡伦·霍妮(Karen Horney)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经典著作。这本书深刻剖析了人内心的矛盾心理及其对人格的影响。 以下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概要: 一、核心观点 霍妮认为,内心的冲突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无法避免的。真正的心理问题并非源于冲突本身,而是源于人们处理这些冲突的不健康方式——即采用“神经症”的解决策略。这些策略虽然短期内能缓解焦虑,长期却会导致更大的痛苦和人格萎缩。 二、三种基本冲突倾向(神经症性需求) 霍妮提出了三种人为了应对基本焦虑而发展出的、相互矛盾的神经症性人格倾向。正常人也会有多重需求,但神经症者的这些需求是强迫性的、僵化的、非此即彼的。 1. 亲近人(屈从型人格) · 核心策略: 朝向人群。通过依附他人、取悦他人来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 表现: 需要被喜爱、被接受、被需要;过分强调“爱”能解决一切问题;顺从、自我贬低、依赖性强;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攻击性。 · 内心独白: “只要我顺从、讨好别人,他们就会爱我,我就安全了。” 2. 对抗人(攻击型人格) · 核心策略: 反对人群。认为世界是弱肉强食的丛林,必须通过斗争和掌控来获得安全。 · 表现: 需要控制他人、获得成功和权力;崇拜强者,鄙视弱者;好斗、冷漠、精于算计;压抑情感和脆弱。 · 内心独白: “要么你压垮我,要么我压垮你。只有强者才能生存。” 3. 回避人(孤立型人格) · 核心策略: 疏远人群。认为与他人接触必然带来痛苦,因此需要通过情感上的疏离来获得安全和自由。 · 表现: 极度需要自给自足、隐私和独立;厌恶任何形式的束缚、承诺或情感卷入;与人保持情感距离;将生活极度简单化。 · 内心独白: “我不需要任何人。只要我谁也不靠,谁也不能伤害我。” 冲突就在于: 这三种倾向在本质上是互不相容的。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既极度顺从他人,又疯狂地控制他人,还渴望完全远离他人。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