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5: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0
小草8月前
“有多少文明人在人行道上?”(中国台湾,民国72年(1983年)的一首歌曲) 在太平盛世、文明的社会,满耳是歌功颂德的歌曲;在台湾,针砭时弊的歌曲可以存在。 台湾农民的退休金和台积电(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芯片给人留下印象。在台湾,年满65岁的农民每月有7500多元新台币(约1600多元人民币)的退休金;美国人觊觎台积电,说台积电抢了美国的芯片生易,要向台湾加征100%的关税,还黑老大一样叫嚷:台湾要向美国缴保护费(事实上,某些国家政权常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美国缴保护费)! 过去,台湾喊的口号是“资本主义没落,共产主义破产,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这口号现在不喊了。 三民主义,最早由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提出,即民族、民权、民生,后又提为民族、民权、民主。 随看文明的进化,三民或可为民主、民生、民权。民主,即老百姓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力;民生,即老百姓有能生存下去、过上富裕生活的权力,就是说要让老百姓有口饭吃、有条活路,比如让老百姓买得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结得起婚、生得起儿女、老有所养等等;民权,即不人为地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人人平等,让老百姓享有平等有尊严的国民待遇。民主和民权是精神层面的,民生是物质层面的,二者合在一起,好比说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老百姓有了民主、民生、民权,生活富裕,享有平等有尊严的国民待遇和权力,才能真正幸福。 富裕而有尊严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 只满足于吃,那是低素质的“幸福”。 “人行道”,在这首歌里,有其特殊的内涵。人行道,就是人走的道路,而不是歪门邪道,更不是禽兽畜生、魑魅魍魉之道! 灵魂的拷问:在“文明”的时代,那些自我标榜为“文明人”的“人”,有多少在人行道上?! ——文明的车辆横冲直撞,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一年过了又是新的一年,每一年都曾经是新的一年,在每个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愿我们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帝王录:周成王姬诵的一生 周成王与成康之治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太平盛世是怎么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周成王姬诵,这位西周王朝的第二任君主,如何用一生诠释守城之君的责任与担当。 约公元前1056年,姬诵出生在周武王与王后邑姜的家中。作为太师姜子牙的外孙,他自幼便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期望。然而命运似乎对他开了个玩笑:10岁那年,父亲周武王病逝,他不得不挑起巩固新兴政权的重担。 幼年继位,叔父周公旦摄政,这本是稳定朝局的安排,却引发了管叔、蔡叔等人的不满。他们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一时间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政局动荡不安。面对这场危机,周公毅然东征,经过三年苦战,终于平定了管叔、蔡叔与商纣王之子武庚联合发动的“三监之乱”。这场叛乱波及范围极广,几乎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根基。而成王虽年幼,却在这场风波中逐渐成长,学会了如何理政。 周公摄政7年后选择还政于成王。然而成王亲政初期,也曾因听信谗言导致周公被迫逃亡。但当他发现周公当年为保佑自己健康而祈祷的策文时,感动不已,立即迎回周公。这段经历让成王深刻认识到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为了巩固东方疆土,成王继承武王遗志,命召公、周公营建东都洛邑。这座都城的确立使周王朝形成了西有镐京、东有洛邑的双都格局,大大加强了对东方诸侯的控制力。同时,成王还继续推行分封制,分封七十一国,其中姬姓国五十三,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格局。 不仅如此,成王还命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这套制度涵盖了朝觐、祭祀、婚丧等各个方面,规范了社会秩序,使得周王朝的统治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在成王与其子康王的统治下,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史称“成康之治”。这一时期“刑错四十余年不用”,犯罪率极低,是西周最为稳定繁盛的阶段。 成王去世前,担心太子钊不能胜任,特意命召公、毕公辅政。这种谨慎正是他一生治国理政的写照。从年幼继位到开创盛世,周成王用其一生诠释了守城之君的责任与担当,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周成王 #姬诵#人物故事 #皇帝#历史人物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大明黄金时代:仁宣之治! 你以为大明只有朱元璋的铁血和朱棣的远征吗?不!短短十一年,一场被史学家誉为“仁宣之治”的盛世,才是大明王朝最辉煌的黄金时代! 公元1424年,永乐大帝朱棣驾崩,留给子孙的,是一个因连年征战而国库空虚的庞大帝国。但紧接着登场的两位皇帝——仁宗朱高炽和宣宗朱瞻基,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停止扩张,转向内政。 仁宗一上任,立刻踩下“刹车”!他赦免旧臣、废除苛政、减免赋税,让天下百姓喘了口气。可惜他仅在位十个月便溘然长逝,但他的儿子宣宗朱瞻基,完美继承了这份“仁政”蓝图。 宣宗被誉为“太平天子”,但他并非守成之君。他励精图治,组建了以“三杨”为首的黄金内阁团队。对外,他果断撤兵安南,结束了这场消耗国力的长期战争;对内,他减免税负、整顿吏治,派巡抚深入地方,就像派出了“中央巡视组”,确保政令畅通,百姓冤情得雪。 效果如何?史书记载:“仓廪充积,百姓殷富”!国库粮食多到腐烂,街头巷尾听不到愁苦的叹息。这不仅是经济繁荣,文化上也大放异彩,宣德炉成为传奇,宫廷画院达到了空前水平。 然而,盛极而衰的伏笔也已埋下。为了边境安宁,宣宗允许宦官读书,并让太监开始接触军权,这为后来的宦官专权埋下了隐患。 “仁宣之治”如一颗璀璨而短暂的流星。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有时不在于开疆拓土,而在于与民休息、藏富于民。这段被低估的盛世,堪称大明版的“文景之治”,是古代王朝治理智慧的巅峰体现! 点赞关注,下期更精彩!#历史故事 #仁宣之治 #明朝 #历史 #历史解说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2
没有救世主 到底谁能救中国? 从鸦片战争开始,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历史给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十四年,他说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结果如何? 从太平天国到甲午战争,历史给了晚清三十年,光绪帝说君主立宪,张之洞说洋务运动,结果如何? 给了革命党人十四年,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谭嗣同汉地自保康有为公书上车,结果如何? 给了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十六年。袁世凯说:我先当个皇帝,结果如何? 从大革命到抗战胜利,给了老蒋的民国二十一年,老蒋说:攘外必先安内,结果如何? 从南昌起义到遵义会议,给了王明和共产国际八年,他们说:只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列宁,就能救中国,结果又如何? 这些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历史没有给过他们机会吗? 从一八四零年到一九四零年,整整一百年乱世从未结束,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要不要看看另外一个一百年的中国?从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开始,那个时候我们有不到三万的残兵败将,离全盘覆灭,亡国灭种只差一步。敌人天罗地网,重重包围,美式装备全副武装,我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你敢想象一年之后就是这样的一群人?铁马冰河,万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军事奇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九四九年他们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九五零年他们挥师出征,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军队拒之于国门之外。建国之初百废待兴,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老蒋撤走,带走了大量的黄金和外汇储备,经济几乎崩溃。东北抗美援朝,同时西南还要抗法援越,解放西藏,中部还要解决百万土匪和特务问题,内忧外患,白手起家。回头看看这一百年,我们用前五十年的时间打好了地基,之后的五十年,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二零二四年我们终于可以说一句:不负前辈所托,何不乘风,好去那万里长空看尽山河辽阔……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24: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29: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4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