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39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6: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论语一则 读后心得 《论语》里读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心有所感,记录一下。 孔子说的这句话大致意思是:“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才有了自己的德行和做人的原则;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再觉得不能接受;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回望来时路我发现一直以来都很不喜欢被别人询问年龄,小时候喜欢别人把年龄往大了猜,现在年龄真的大了,反而喜欢别人把年龄往小了说。记得大概是刚刚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书那年,很为自己的年龄焦虑了一阵子,觉得曾经的同学很多都在自己工作的领域独当一面了,而自己毕业这么多年,兜兜转转始终还在原地。年龄越大,思想的枷锁好像也越加的牢固,小时候害怕的东西很少,无非是怕黑、怕饿、怕父母争吵感情不和,长大了困扰的东西反而更多,自己、子女、伴侣、父母、同事、健康、学习、工作、生活…… 孔子的这句自我总结,让我想起一句网络热语,大致是人生,一岁有一岁的味道,一站有一站的风景,年龄应该成为生命的勋章,而不是伤感的理由。我生而普通,穷尽一生可能也无法领会先贤的心境,但是我不甘于平庸,不愿放弃自我的成长和救赎。我是年过三十才志于学,不惑之年自然也会晚一些,然后知天命,然后耳顺,不过最终或许也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读书 #论语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4: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随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对自己人生境界的描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自由与规矩的统一。它表达的是一种高度成熟的精神状态——当一个人通过长期的学习、修养和实践,将社会的道德规范、礼仪准则内化为自身的本能时,他的欲望、言行自然合乎于“道”,无需刻意约束,也不会偏离规矩。 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 1. 从“必然”到“自由”的修炼过程 “不逾矩”不是外在的强制,而是内在的修养结果。孔子通过数十年对“礼”“仁”的践行,最终让外在规范与内心欲望融为一体,达到真正的精神自由。 2. “矩”的内涵 这里的“矩”不仅指法律礼法,更包括道德准则、自然规律与社会伦理。它强调个体行为与天地秩序、人间道德的和谐统一。 3. 现代意义 在当今社会,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在理解并尊重规律(包括自然、社会、人性)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与世界的共生。比如,创新需要打破思维定式,但仍需遵循科学规律;个人发展可以个性张扬,但不能损害他人与社会。 举例延伸: · 艺术创作中,“从心所欲”是灵感的奔涌,“不逾矩”是对形式、媒介与审美规律的把握。 · 职场中,高手在流程规范中游刃有余,同时能灵活创新,正是一种“不逾矩”的“随心所欲”。 总之,这句话蕴含着儒家“中庸”的智慧,指向一种自主与自律高度统一的生命境界——人既是自由的,又是自觉的;既充分发展自我,又自然契合万物。#自由飞翔 #凤凰传奇 #腹肌马甲线 #论语 #核心力量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