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记账凭证无需在打印了! 大家好有个重要消息要告诉大家!2025年5月19日,财政部联合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八个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广应用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的通知》,决定从通知印发之日起,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 。 这意味着,困扰大家的电子凭证接收难、报销难、入账难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为电子凭证会计信息化处理提供了统一技术规范和结构化数据标准,支持XML、XBRL等结构化数据的电子凭证,不用转换就能直接进行接收、报销、入账、归档等全流程处理。 推广这个标准,好处多。一方面,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助力单位会计职能拓展和数字化转型,降低报销纸张打印需求和交易成本,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另一方面,增强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便于监管,防范财务造假,维护经济秩序,还能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 在工作原则和目标上,按照相关法规要求,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推动标准广泛应用,提升全社会会计信息化水平。已参与试点的开具端单位,要提升电子凭证开具能力;已完成全流程处理的接收端单位,要巩固成果、拓展处理凭证种类;参与试点但未完成的,要加大推广力度;未参与试点的单位,具备条件的话,可借鉴经验稳步推进。 单位配备的会计软件和服务商提供的软件,要在2028年1月1日前完成升级,达到适配标准的要求。 在工作内容和要求上,首先要健全完善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体系,目前支持多种格式的数电发票、财政电子票据等电子凭证,未来还会按“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原则,推进更多电子凭证应用标准。其次,开具端单位要畅通电子凭证开具交付渠道,确保数据合法、真实、未篡改 。然后,接收端单位要根据自身会计信息化水平,分类推进电子凭证全流程无纸化处理,比如大中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小微企业等,都有不同的应用路径 。最后,各类相关平台要发挥推广,为标准推广提供支持。 大家赶紧重视起来,积极适应这一重大变革!#记账凭证 #无纸化 #电子凭证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08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8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受益所有人信息管理办法》 2024年4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受益所有人信息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所有企业需要通过登记注册系统,在2025年11月1日之前向人民银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报备受益所有人的信息。 谁需要报送,谁不需要报送? 第二条 下列主体(以下统称备案主体)应当根据本办法规定通过相关登记注册系统备案受益所有人信息: (一)公司; (二)合伙企业; (三)外国公司分支机构; (四)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主体。 个体工商户无需备案受益所有人信息。 也就是说,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合伙企业,以及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的受益所有人都需要备案。 但是,个体工商户无需备案。 当然,也存在“免报”的情况,如果你的公司同时满足以下4个条件,只需在系统上“承诺免报”就可以: 1. 注册资本(出资额)不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或者等值外币); 2. 股东、合伙人全部为自然人(没有公司); 3. 不存在股东、合伙人以外的自然人对其实际控制或者从其获取收益(也就是没有隐形的幕后控制人)。 4. 不存在通过股权、合伙权益以外的方式对其实施控制或者从其获取收益(没有通过特殊协议等方式控制公司。 如何判断受益所有人 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如何判断受益所有人,《管理办法》中第六条如是说明: (一)通过直接方式或者间接方式最终拥有备案主体25%以上股权、股份或者合伙权益; (二)虽未满足第一项标准,但最终享有备案主体25%以上收益权、表决权; (三)虽未满足第一项标准,但单独或者联合对备案主体进行实际控制。 其中的核心是持股比例25%,持股超过25%就是受益所有人。 但是没有超过25%就不是受益所有人了吗?不是的,《管理办法》中有一个兜底条件,持股没有超过25%,但是老板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核心高管都是你任命,重大决策也是由你决定,甚至公司重要的财政开支也由你签字审批。如果老板满足这些条件,也会被认定为受益所有人。#工作日常记录 #会计日常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4: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是什么级别?》 1983年以前, 央行长期实行“行政+经营”混合管理模式。 央行行长通常由财政部副部长兼任, 级别为副部级。 还曾一度被并入财政部, 降格为局级单位。 直到1983年, 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 才明确规定, 央行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中央银行和国务院组成部门就没什么区别了, 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同样是正部级单位。 根据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职能配置、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央行机关有行政编制779名, 设有行长一名, 级别为正部级, 设有副行长4名, 级别为副部级, 司局级领导支数有92个。 这种高级别的设定赋予央行行长和国家发改委主任、财政部部长同等地位级别, 级别高了, 才能确保央行行长有足够话语权, 避免经济决策被财政扩张绑架。 和国有四大行、 “工农中建”四大行相比, 双方差异更大。 四大行只是副部级央企, 是一个企业, 而央行是国务院组成部门, 是一个行政机关是发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所以央行的员工是公务员, 四大行的员工是企业员工, 央行是监管别人的, 不直接服务个人或企业, 不以赚钱为目的。 他代表国家制定货币政策, 管理金融体系, 全部资本由国家出资。 四大行是被监管的, 以赚钱为目的, 面向公众和企业提供存贷款、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 提升企业价值。 所以, 央行行长就是正部级, 这体现出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高度重视。 他的级别并不是商业银行行长的副部级。 #知识分享 #中国人民银行 #公务员 #央企 #银行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