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46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6
00:00 / 15: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3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7
被阉割误传千年的箴言俗语(10):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其实出自《孟子・离娄上》。它的完整背景是 “舜没告诉父母就娶了妻子,这是‘无后’的表现,但君子觉得,他这么做和告诉父母没区别”。 可到了东汉,有个叫赵岐的人给这句话做注解时,把 “无后” 理解成了 “不娶妻、没孩子,断了家族香火”。这个说法后来被一代又一代传下去,慢慢就变成了 “没子嗣就是最大的不孝”,完全偏离了原意。 其实结合舜的经历,就能明白真正的意思:舜的父亲瞽叟总想着害他,如果舜按照当时的规矩,先告诉父母再娶妻,肯定会被父亲阻拦,最后一辈子都娶不上妻子。所以孟子说的 “无后”,根本不是 “没后代”,而是 “没了传宗接代的机会”,或者 “没尽到后辈该做的责任”。 后来朱熹也说过,舜 “不告而娶” 是权衡过后的灵活做法 —— 既要让家族能延续,又不用死板地守着 “娶妻必告父母” 的规矩,本质是守住了孝顺的根本,不是硬抠礼仪形式。 说到底,孟子想表达的是:孝顺的关键是有责任感、敢担当,不是死板地照着礼仪条文做事。赵岐的注解脱离了舜的真实处境,把自己时代的 “重香火” 想法套在孟子身上,才让这句话被误传了上千年。#被阉割误传千年的箴言俗语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天缘视界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5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2
00:00 / 17: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69
00:00 / 08: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