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后的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下,美国通过美元霸权构建了一个有利于自身的全球经济秩序。如美国将世界分为需求国和供给国等类型。美国作为需求国,凭借其在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优势,掌握着创新能力和标准制定权,通过发行美元、消费全球商品和服务,维持着自身的经济繁荣。而其他一些制造业大国作为供给国,主要负责按照美国等需求国制定的标准进行生产制造,通过出口商品换取美元。 在这种体系中,美元成为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和交易货币,美国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金融手段对全球经济进行调控和收割。例如,美联储的降息和加息周期会引发国际资本的流动,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当美国面临经济问题时,它可以通过印钞等方式转嫁风险,而其他国家则需要承担通货膨胀等后果。 然而,随着一些制造业大国的发展,它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充当供给国的角色,而是希望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进行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在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加大了在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投入,涌现出了像华为这样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这对美国的技术优势和美元霸权体系构成了挑战。 美国对中国采取极限施压、制裁等手段,根本目的是试图维持其在全球的主导地位,阻止中国等国家的发展对其霸权构成威胁。美国担心中国的创新和发展会削弱其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影响美元的霸权地位,进而动摇其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中的统治地位。 而中国倡导的是共同携手和平发展的路径,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种发展模式与美国的霸权主义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两种路径的博弈也反映了当前全球秩序转型时期的矛盾和冲突。未来,随着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两种路径的竞争将继续,而最终谁能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将决定全球秩序的走向。#和平#热点 #博弈 #祖国强大 #厉害了我的国🇨🇳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5: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89
00:00 / 07: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林枫11月前
#中国全球经济战略布局:重塑世界经济格局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格局中,中国正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通过金砖组织与上合组织等重要国际合作平台,巧妙地整合能源大国与粮食资源大国的力量,悄然改变着全球经济秩序,对美元霸权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金砖组织与上合组织的成员国涵盖了全球众多关键的能源与粮食资源供应国。在能源领域,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储备;在粮食方面,巴西等国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大国。这些国家在中国的引领下汇聚于同一平台,正逐步改变全球资源的交易格局。 长期以来,美元凭借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肆意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收割。美国通过操纵美元汇率、实施货币宽松与紧缩政策,周期性地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许多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然而,随着金砖组织与上合组织内部合作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摆脱美元的束缚,转而采用本币结算或其他更为公平合理的货币结算机制。这种趋势的蔓延,极大地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与投资中的通用性。 当美元的流通范围逐渐缩小,其赖以生存的经济霸权根基也开始动摇。美国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轻松地通过美元潮汐来收割其他国家的财富,其对全球经济的操控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积极推动金砖组织与上合组织在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与创新,为构建更加公平、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风范,也正书写着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崭新篇章,其深远影响必将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持续彰显。
00:00 / 27: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