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验分享 #母婴育儿 #科学育儿知识 #宝宝哭泣 #宝宝哭了怎么办 不同月龄宝宝的哭泣原因及简单易操作的安抚策略,非常适合新手爸妈快速上手。 核心理念:先排查,后安抚 在尝试任何安抚方法前,请先快速排查以下最基本的需求: · 饿了?(距离上次喂奶有多久?) · 尿布湿了/脏了? · 太冷或太热?(摸宝宝后颈,温热无汗为宜) · 想睡觉了?(是否在打哈欠、揉眼睛) · 求抱抱,需要安抚?(寻求安全感) 0-3个月:新生儿期 —— “世界真陌生” 主要哭泣原因: 1. 生理需求: 饥饿、胀气、肠绞痛、困倦是主因。 2. 惊跳反射: 突然的声音或动作会让宝宝惊吓大哭。 安抚策略: 1. 襁褓法: 用包被将宝宝舒适地包裹起来,模仿子宫的包裹感,能有效抑制惊跳反射。 2. 白噪音: 可以播放白噪音或“嘘嘘嘘”声。 3. 侧卧/飞机抱 4. 有节奏小幅度摇晃 5. 吮吸: 喂奶、使用安抚奶嘴安抚。 4-7个月:探索期 —— “我开始会玩了” 主要哭泣原因: 1. 无聊: 清醒时间变长,需要有人陪玩。 2. 出牙不适: 牙龈肿痛、流口水增多。 3. 睡眠倒退: 睡眠模式向成人靠拢,容易夜醒哭闹。 4. 技能发展焦虑: 想翻身但翻不过去时会烦躁大哭。 安抚策略: 1. 分散注意力: 颜色鲜艳的玩具、做鬼脸,照镜子。 2. 按摩牙床 3. “躲猫猫”游戏: 4. 改变环境: 从婴儿床抱到客厅或窗边看看外面 5. 提供“便利”: 如因为翻不过身而哭,可以轻轻地帮他一把。 8-12个月:分离焦虑期 —— “妈妈不见了,我好怕” 主要哭泣原因: 1. 分离焦虑: 开始理解“客体永存”但无法接受妈妈离开视线。 2. 挫折感: 想爬、想站、想拿东西却做不到。 3. 害怕陌生人: 对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感到恐惧。 4. 作息被打乱: 旅行、访客等打破常规会让宝宝不安。 安抚策略: 1. “拜拜”仪式感 2. 多拥抱和肌肤接触 3. 语言安抚和共情 4. 建立固定的作息 5. 让他忙起来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