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4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嘉佳1周前
《诗经·周颂·维清》是《周颂》中的一篇简短颂诗,旨在歌颂周文王的功绩与周朝政治的清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析: 《诗经·周颂·维清》原文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注释与翻译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 维:语助词,无实义。 清:清明。 缉熙:光明,延续不息。 典:法典、制度。 句意:政治清明,光辉延续,皆因遵循文王制定的法典。 肇禋,迄用有成 肇:开始。 禋(yīn):古代祭天仪式,泛指祭祀。 迄:至,到。 有成:成就大业。 句意:从开始祭祀天地,至今大功告成。 维周之祯 祯:吉祥、福兆。 句意:这是周朝的祥瑞。 白话翻译 政治清明,光辉永续,源于文王制定的法典。从祭祀天地开始,至今大业已成,这正是周朝的祥瑞。 主题与赏析 歌颂文王功绩:全诗强调周朝的政治清明(“维清”)和光明延续(“缉熙”),归功于文王建立的礼法制度(“文王之典”)。 祭祀与天命:通过“肇禋”指出周朝顺应天命,通过祭祀与德政获得上天庇佑,最终统一天下。 周朝合法性:诗中“维周之祯”点明周朝的兴盛是天命所归,彰显其统治的正当性。 历史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周初,用于祭祀文王的仪式乐歌,与《周颂》中《清庙》《维天之命》等篇类似,旨在追溯先王德政,巩固周王室权威。 诗中“肇禋”暗指文王始创周礼,为伐商奠定基础,至武王时终于克商成功(“迄用有成”)。 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全诗仅五句,却涵盖了对文王德政、周朝天命与政治理想的赞颂。 重章叠句:虽无重复段落,但通过关键词“维清”“缉熙”“有成”形成内在呼应,强化主题。 祭祀色彩:结合宗庙祭祀场景,凸显周人“以德配天”的治国理念。 相关诗篇链接 《周颂·清庙》:歌颂文王与祖先功德的宗庙乐歌。 《周颂·维天之命》:赞美天命与文王德行的颂诗。 《大雅·文王》:以文王为中心,阐述周朝受命于天的长诗。 这首诗虽短小,却凝聚了周人对历史与政治的深刻理解,是研究周初思想的重要文献。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
嘉佳1周前
《诗经·周颂·维天之命》是《诗经·周颂》中的一篇,为西周初年祭祀周文王的乐歌。全诗以简古的语言歌颂文王之德,并表达继承遗志的决心。以下是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原文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注释 维天之命:维,语助词。天之命,天道。 於穆不已:於(wū),叹词。穆,深远。不已,无穷。 不显:不,通“丕”,大。显,光明。 纯:纯粹。 假以溢我:假,通“嘉”,美善。溢,充满。一说“慎”,谨慎。 收:接受。 骏惠:骏,大;惠,顺。遵循之意。 曾孙:后世子孙。 笃:笃行,忠实奉行。 翻译天道运行深远无穷,多么光明啊,文王之德纯净至诚!以美善之道使我充盈,我当尽心继承。遵循文王的大道,后世子孙当忠实奉行。 赏析 主题:诗歌赞颂周文王秉承天命、德行纯美,并告诫后代牢记遗训、继承王道。 结构:前四句写天命与文王之德,后四句写后人如何继承,由颂转诫,逻辑严密。 语言:庄重古拙,多用感叹词(如“於”“於乎”)增强肃穆感,体现祭祀乐歌的特色。 思想:强调“以德配天”的周代政治理念,将文王视为天人合一的典范,突出道德传承的重要性。 影响: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深潜静密”,展现了周初对天命的敬畏与人文精神的觉醒。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嘉佳2周前
《诗经·小雅·无将大车》 ,是一首以推车为喻表达忧思与自遣的诗。全诗三章,重章叠句,通过“无将大车”的劝诫,抒发对现实烦恼的无奈和自我排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诗经·小雅·无将大车》 原文无将大车,祇自尘兮。无思百忧,祇自疧兮。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颎。无将大车,维尘雍兮。无思百忧,祇自重兮。 注释与翻译 无将大车:不要推挽大车。将,推、扶。大车,古代牛拉的载重车。 祇自尘兮:只会沾满尘土。祇,只。尘,沾染尘土。 祇自疧(qí)兮:只会使自己病倒。疧,病痛。 维尘冥冥:尘土弥漫昏暗。冥冥,昏暗貌。5 不出于颎(jiǒng):无法摆脱焦虑。颎,同“耿”,心绪不宁。 维尘雍兮:尘土遮蔽视线。雍,遮蔽。 祇自重兮:只会加重自身负担。重,累赘。 白话翻译不要推那大车,推车只会沾满灰尘。不要思虑百般忧愁,思虑只会病痛缠身。不要推那大车,推车尘土飞扬天地昏。不要思虑百般忧愁,思虑难解心绪纷纭。不要推那大车,推车尘土遮蔽路难行。不要思虑百般忧愁,思虑只会累垮身心。 诗歌主旨与赏析 象征手法:“大车”象征沉重的负担或世俗烦恼,“尘土”喻指烦恼带来的困扰。诗人以推车扬尘的意象,告诫自己和他人在纷扰中应学会放下,避免陷入无谓的忧思。 重章叠句的运用:三章结构相似,仅替换个别词汇(如“尘→冥冥→雍”“疧→颎→重”),通过层层递进强化主题——忧思如尘土般弥漫,最终压垮身心。 思想内涵:诗中体现了一种“自我宽慰”的哲学。诗人并非逃避现实,而是认识到某些烦恼无法解决,执着其中反受其害,与“杞人忧天”“庸人自扰”有相通之处。 历史解读: 《毛诗序》:认为此诗讽刺周幽王时“小人用事”,君子忧谗畏讥。 朱熹《诗集传》:解为“行役劳苦而忧思者之作”。 现代观点:更多从个人心境角度,视其为一首劝人放下执念的哲理诗。 文化影响 后世常以“无将大车”比喻莫扛无力承担之重,如陶渊明“不愿车载斤,但愿身无尘”的脱俗之志。 诗句中“无思百忧”与老庄“无为而治”、佛家“放下我执”的思想暗合,成为古代士人排解焦虑的经典表达。 总结 《无将大车》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类共通的精神困境:过度思虑带来的自我消耗。它穿越千年,依然传递着“放下即解脱”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仍能引发共鸣。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嘉佳1周前
《诗经·周颂·噫嘻》 《诗经·周颂·噫嘻》是周代宫廷祭祀乐歌中的一篇,属于《周颂》组诗之一。全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西周初年农耕生产的宏大场面,反映了周王亲率百官、督导农业的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以下是《噫嘻》的原文及逐句解析: 原文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注释与赏析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噫嘻:叹词,表达庄重赞叹的语气。 成王:周成王,武王之子,西周第二代君主。 昭假:虔诚祷告以通神明(“昭”明,“假”通“格”,感通)。 尔:指祭祀对象(先祖或农神)。句意:成王虔诚祭祀,感通先祖神灵,祈求农业丰饶。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率:率领。 时:通“是”,这些。 播厥百谷:播种各类谷物。句意:成王亲自带领农夫,播种百谷,体现周王对农耕的重视。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骏:迅速。 发:开发。 私:私田(相对于“公田”)。 终三十里:绵延三十里(形容耕地广阔)。句意:大力开发私田,广阔的田畴连绵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服:从事。 十千:万人(泛指众多)。 耦:两人并耕(古代耕作方式)。句意:农夫们协力耕作,上万人并肩劳作,展现集体农耕的壮观景象。 主题与价值 农耕文明的见证诗中描绘的集体耕作场景,反映了西周“井田制”下的农业生产模式,是研究先秦经济制度的重要文献。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周王通过祭祀沟通神灵,并亲临农耕现场,体现“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与“君权神授”的政治文化。 艺术特色语言质朴而气势恢宏,以简短的篇幅勾勒出宏大的劳动画面,展现了《周颂》庄重肃穆的风格。 延伸知识 《噫嘻》常与《周颂·臣工》并读,二者共同构成西周农业活动的完整图景。 汉代《毛诗序》认为此诗为“春夏祈谷于上帝”所用,宋代朱熹《诗集传》则强调其“戒农官之词”。 这首诗不仅是对农业生产的礼赞,更是周王朝“敬天保民”政治思想的生动体现。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7: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嘉佳1周前
《诗经·周颂·思文》 《诗经·周颂·思文》是《周颂》中的一篇祭祀诗,用于祭祀周人始祖后稷,颂扬其培育稼穑、造福万民的功德。全诗语言简古,情感庄重,体现了周人以农立国、尊祖敬天的文化传统。 原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注释 思文:思,语气助词;文,有文德,指教化稼穑之功。 后稷:周人始祖,名弃,舜时农官,教民耕种。 克配彼天:德行能与上天相配,指后稷的功绩配享天祭。 立我烝民:养育众民。“立”通“粒”,以谷物养育。 莫匪尔极:无人不以你为准则。极,中正之准则。 来牟:来,小麦;牟,大麦。泛指谷物。 率育:普遍养育万物。 无此疆尔界:不分彼此疆界,指后稷的恩泽广被天下。 陈常于时夏:陈,施行;常,农政常法;时夏,此指周王朝。 赏析 主题:歌颂后稷创立农业的功绩,强调其德配天地、泽被苍生的神圣地位。 结构:首句点明主旨,中间具体描述后稷育民、赐谷的功业,末句升华至超越疆界的永恒意义。 历史意义:反映了周人对农业的重视和以农德立国的政治理念,后稷形象被塑造为文化与民族的象征。 语言特点:四言句式,庄重凝练,多用典雅的颂体词汇(如“烝民”“来牟”),体现宗庙祭祀的肃穆氛围。 延伸知识 后稷在《诗经·大雅·生民》中有更详细的神话记载,如其母姜嫄履迹感孕、被弃不死的传说。 周颂多为西周初年作品,用于宗庙祭祀,与《雅》《风》相比更注重礼仪性与颂德功能。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嘉佳4天前
《诗经·周颂·赉》 《诗经·周颂·赉》是《周颂》中的一篇,是周王朝在举行盛大祭祀或庆典时使用的乐歌。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诗经·周颂·赉》原文 (据《毛诗正义》)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於绎思! 注释与翻译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 勤:勤劳,指文王为开创周朝基业辛勤奋斗。 我:周武王自称(或周代祭祀者代武王言)。 应受:继承、接受(文王留下的功业)。译文:文王已经辛勤开创了基业,我继承了他的功业。 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 敷:布施,推行。 时:此,指文王的德政。 绎:延续,发扬。 思:句末语气词。 徂:往,指征伐或治理天下。 求定:求得安定。译文:推行文王之政并延续其道,我前往征伐只为求得天下安定。 时周之命,於绎思 时:此,这。 周之命:周朝的天命。 於(wū):感叹词。译文:这周朝的天命啊,要永远延续下去! 主题与背景 主题:歌颂文王功绩,宣誓继承遗志,强调周朝天命的正统性。 背景:此诗可能与周武王克商后祭祀文王或分封诸侯的仪式有关(《毛诗序》认为《赉》是“大封于庙”之乐)。诗中体现周人对“天命靡常”的敬畏,强调以德承天、勤政安民的思想。 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周颂》多为祭祀乐歌,语言庄重古朴,篇幅短小。 重章叠句:通过“绎思”的重复,强化对延续文王之德的强调。 历史与天命结合:将文王的勤勉与周朝天命相联系,凸显政权的合法性。 延伸解读 “赉”意为“赐予”,可能指文王赐予后代基业,或天子赏赐诸侯。 清代学者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此诗是“武王初克商,归祀文王而作”。 诗中“我徂维求定”可能与武王伐纣的历史相关,反映周初平定天下的决心。 总结 《赉》虽短小,但凝聚了周初统治者的政治理念:以文王为典范,勤政修德,继承天命,谋求长治久安。它是研究周代政治思想和礼乐文化的重要文献。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