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
4周前
第三卷:隔着屏幕的重逢(2005-2013) 千禧年之后,互联网的触角以惊人的速度延伸到中国的各个角落。QQ,这个带着滴滴提示音的小企鹅,开始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5年,沈芷兰已经在这家民营企业站稳了脚跟,工作愈发繁忙。一个加班的深夜,她处理完最后一份邮件,疲惫地揉了揉眉心。鬼使神差地,她点开了那个沉寂已久的高中同学QQ群。群里大多是县一中的同学,天南海北,平日里很少有人说话。 她随意地滚动着成员列表,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昵称和头像掠过。突然,一个名字跳入她的眼帘——“岩石”。 心,毫无征兆地漏跳了一拍。 这个昵称……太具有指向性了。在白沙沟,陈岩的名字里的“岩”字,和她名字里的“兰”字,曾被顽皮的同学们凑在一起开玩笑。而他,也曾在那棵大黄葛树下,用石子认真地刻下过“岩石伴幽兰”几个歪歪扭扭的字。 是他吗? 沈芷兰的手指在鼠标上停顿了许久。窗外,重庆的夜景璀璨如星河。她深吸一口气,移动鼠标,点开了那个灰暗的头像——是一片深邃的、布满星空的夜空。个人资料很简单,地区显示:广东-东莞。 犹豫再三,她发送了一条好友申请。没有写任何附加信息。 没想到,几分钟后,电脑就传来了“滴滴滴”的提示音。申请被通过了。 对话框弹开。对方发来一个简单的问号:“?” 沈芷兰的心跳有些快。她敲下一行字:“是陈岩吗?我是沈芷兰。” 那边沉默了。对话框上方的“正在输入”提示闪烁了几次,又归于平静。过了足足两三分钟,回复才过来: “是我。好久不见。” 简短的五个字,隔着屏幕,沈芷兰却仿佛能感受到那份生疏与克制。 “好久不见。”她回复,然后补充道,“从同学群里看到的你。” “嗯。我也看到你在群里,没敢加。”陈岩回道。 一句“没敢加”,道尽了这些年的距离与生分。 最初的寒暄是干涩而小心翼翼的。他们互相询问了彼此的近况,用最概括的语言。陈岩说他在东莞一家制衣厂工作,从人事专员做起,现在算是个人事经理。沈芷兰也简单说了自己的工作,只说是做企业管理。 他们避开了家庭,避开了那些可能引发比较和尴尬的具体细节。对话断断续续,像信号不良的波段。大多数时候,是沈芷兰问,陈岩答。他的回答总是言简意赅,带着一种历经世事的疲惫和疏离。 沈芷兰能感觉到,那个记忆中带着野性、眼神炽热的少年,已经被岁月和生活磨平了棱角。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认命般的平静。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