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4: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马一赛7月前
古诗《蜂》(罗隐)赏析 《蜂》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寓意深远的咏物诗。罗隐是晚唐诗人,以讽刺诗见长,语言犀利直白,常借物喻人,针砭时弊。《蜂》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咏蜂暗喻社会不公,表达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揭露剥削者的贪婪。全诗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被誉为“咏物讽世”的典范。 原文。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在平原还是在山尖,美丽的春光尽被蜜蜂占。采集百花酿成了蜜以后,不知道为谁辛苦为谁甜?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所以一直不得重用。绍熙三年(1192 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山区行路的经历,抒发了自己对人生道路上困难的感慨和思考。 赏析。 开篇以全景式笔触描写蜜蜂的辛劳:它们飞遍“平地”与“山尖”(即最高处),占尽世间繁花盛景。“不论”“无限”二词凸显蜜蜂的奔波无休,暗含对底层劳动者无处不在的艰辛的同情。 “占”字双关:表面写蜜蜂占据花丛,实则暗讽统治者或剥削者“占尽”社会资源,与后文形成反差。 后两句笔锋陡转,以反诘语气点明主旨:蜜蜂终年劳作,采百花酿蜜,最终成果却不属于自己。“成蜜”与“为谁”的对比,直击剥削制度的荒诞。 末句连用两“为谁”,情感层层递进,强化愤懑与悲悯。一问无答,留给读者无尽思考,凸显劳动者的悲剧命运。 全诗借蜜蜂这一微小意象,映射社会阶级矛盾。蜜蜂的“辛苦”象征百姓的劳作,“蜜”象征劳动成果,“为谁甜”则直指统治者的不劳而获,深刻揭示“剥削者坐享其成,劳动者徒劳无获”的社会现实。 《蜂》以寥寥二十八字,凝练如刀,刺破封建社会的虚伪面具。它不仅是晚唐民生的真实写照,更是一曲跨越千年的劳动者悲歌。罗隐以诗为镜,照见人性贪婪;以蜂为喻,唤醒世代良知,堪称咏物诗中的不朽杰作。#抖音创作者广告分成计划 #抖音站外播放激励计划 #内容启发搜索 #古诗词 #看见音乐计划
00:00 / 04: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