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费元禄在《茶赋》中说:“斫熬炀舂,薄华厚饽,以觕以散,以痷以扢,或陶其溅,或扬令滑,菊堕兮英浮,罇俎兮勃。” 这句话描绘了古代制茶、烹茶及饮茶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具体操作和茶汤状态的描写。 1. “斫熬炀舂,薄华厚饽”。 【斫】砍削,采摘或处理茶叶。 【熬、炀】用火烘烤、炒制茶叶的过程。【舂】捣碎茶叶,将茶饼研磨成末。 【薄华厚饽】形容茶汤表面的浮沫,“华”指轻薄的沫饽(茶沫),“饽”指厚实的沫饽。唐代饮茶重视沫饽,陆羽《茶经》有“沫饽”之论,薄者为“沫”,厚者为“饽”。 2. “以觕以散,以痷以扢” 【觕】“粗”,粗茶或散茶。 【散】散茶,未压制成饼的茶叶。 【痷】指闷泡或渍茶的方法(一说为病茶,味不佳)。 【扢】搅动、摩擦,击拂茶汤的动作。 此句总括不同种类的茶(粗茶、散茶)和不同的冲泡方法(闷泡、搅动)。 3. “或陶其溅,或扬令滑” 【陶】陶器(茶壶、茶盏)。 【溅】溅:指沸水注入时的飞溅,或茶汤沸腾之状。 【扬】扬汤止沸,或倾泻茶汤。 【滑】形容茶汤顺滑的口感。 此句描述烹茶时的动作:用陶器盛沸汤,或扬汤使其柔滑。 4. “菊堕兮英浮,罇俎兮勃” 【菊堕】指茶汤中浮起的茶沫如菊花般坠落。 【英浮】茶末或茶沫如花瓣漂浮。 【罇俎】古代酒器与礼器,此处借指茶具。 【勃】勃发,形容茶汤沫饽涌动的旺盛之态。 此句以诗意笔法描写点茶后的景象:茶沫如菊英浮沉,在茶具中蓬勃涌动。 概括: 这一段文字生动描绘了从制茶(砍、烤、捣)到烹茶(冲泡、搅动、扬汤)的全过程,并着重刻画了茶汤沫饽的形态与动态。其中“菊堕英浮”呼应宋代点茶时追求的“雪沫乳花”,而“薄华厚饽”则体现了古人对茶汤视觉审美的讲究。全文展现了古代茶事中技艺与自然之美的融合。
00:00 / 05: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84
朱坤林1周前
秋日访网师园赏迟桂 时值仲秋,2025年11月5日的苏州,天高云淡,风中已透出些许清寒。我专程前往网师园,赴一场迟来却恰好的桂花之约。因着今年气候异常,园中金桂直至十一月方进入盛花期,这意外的推迟,反倒为此行添了几分“好饭不怕晚”的期待。 步入园中,一股幽甜的桂香便扑面而来,不浓不烈,却无处不在,仿佛整个园子都被这香气浸透了。网师园的桂花清一色是金桂,花色明灿如金,香气清远馥郁,与粉墙黛瓦、亭台水榭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秋景图。 彩霞池水波光潋滟,环池而建的亭廊轩榭构成了赏景的主线。小山丛桂轩无疑是赏桂的核心所在。轩南植有三四株金桂,树形圆润,花开正繁;轩西一道蜿蜒的曲廊最为动人,廊两侧老桂参天,枝叶在空中交握,形成一条金色的香径。行走其间,须得仰首,才能望见那缀满枝头的密密金蕊,在秋阳下流光溢彩。微风拂过,金色的小花便簌簌而下,宛若一场温柔的桂雨,洒在肩头,落在青砖地上,也飘入了游人的笑语中。几位外宾在此驻足,举着相机,试图将这东方庭园的诗意瞬间定格。 转至轩东,一株金桂尤为夺目,繁花缀满枝头,绿叶也成了陪衬。从花叶的缝隙间望去,小巧玲珑的引静桥悄然入画。若此时有人立于桥上,便成就了一幅绝佳的构图:前景是灿烂的金桂,中景是古雅的拱桥与人,背景是波光池水与对岸的四面亭,虚实相生,意境悠远。 引静桥北、彩霞池东亦有一树金桂,枝条探向水面。金色的花瓣零星飘落,有的点缀在池边的湖石上,有的则随波轻漾,为墨色的水面添了几笔亮色。隔着一丛桂花远望,池对岸的四面亭倒映水中,涟漪微动,亭影婆娑,更显空间层次之妙。 信步至东花园,曲廊边一株高大的金桂下,一位身着旗袍的妙龄女子正在拍摄写真。她手执团扇,轻倚栏杆,在摄影师的指导下变换着姿态。人面桂花相映,古典的服饰与传统的园景相得益彰,一时间,竟分不清是人在画中,还是画因人而活。 最后行至西花园殿春簃小院,此处较为僻静,冷泉亭旁一株金桂同样开得绚烂。粉墙为纸,桂影作画,簌簌落花伴着亭中假山石缝间潺潺的冷泉声,更显庭院之深幽静谧。 正当沉醉于这满园秋色时,闭园的钟声从远处悠悠传来,不疾不徐,却声声催人归。我这才惊觉日影已斜,遂携一身拂不去的桂香,带着几分留恋,转身作别了这一园金色的秋天。#苏州园林 #网师园 #网师园桂花 #原创视频 #手机摄影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成语哥说神话|第004说:浑沌凿窍》 严格意义上来讲,浑沌凿窍算不上成语,顶多算作四字词语。是《庄子·应帝王》中的一个创世寓言中的情节。寓言的主旨,是为表明人类世界,独有的艺术。寓言的灵感,来于人的七窍。倏与忽为浑沌开凿出七窍,就是寓意要让混沌告别蒙昧,享受自由快乐的人生。帝江以其独特的形象与象征意义,为《山海经》的神兽体系增添了哲学与艺术的深度。它不仅代表了混沌与未知的力量,也象征着秩序与和谐的生成。话说来去自如的倏、忽两帝,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常常以汇报工作的名义,到大陆中央的天山来拜访帝江。帝江见到倏忽二帝也很高兴,自然盛情款待。激动之余,倏、忽两帝就想着报德。他们就朴素的认为:我们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吃饭和呼吸。可是帝江呢,一个窍都没有,饭不能吃话不能说的,难受很~干脆,咱俩就帮他开开窍呗。 说干就干,这二位就带着他们的作案工具,斧头和凿子,花了整整七天时间,不顾帝江的痛苦,开始了日凿一窍的作业。第一天,眼窍开了,哇,好棒耶,能看到东西了;第二天混沌的耳窍也被凿开了,哇,好棒耶,终于可以听到美妙的音乐和动人的声音了。就这样一天一天的凿,经过七天七夜的努力,混沌的七个窍孔终于全部被打开了,可是格局放大的混沌却死了。 “浑沌凿窍”的故事到这里,按道理就该结束了。可是,后世的争论却没有停止。有人认为,倏、忽两帝谋杀了帝江;也有人认为,帝江重生为盘古了。有人觉得,倏与忽愚昧无知太莽撞;也有人觉得,倏与忽为浑沌开七窍,本意不坏。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倏、忽两帝看似好心却被当作无知的所作所为,让混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他俩也落下了万古骂名。 也有人从精神层面,对浑沌凿窍进行了解读。这种观点认为,倏和忽是感官外求的代名词,即是有为;而混沌则是心灵内求的代名词,代表无为。我们众生的现状,都是“凿死”心中那个纯真无暇的混沌,然后拼命的去外求,正如当今的人们陷于物欲横流是一样一样的。而真正的丰盈之地,是能够从原始的呱呱坠地状态开始,经历功利和天地境界的修行,从有为回归无为,最终达到道法自然、涅盘寂静,这才是真正的自己。正如鸿蒙一样,既代表着一切的起源,也代表着从零做起,更代表着改变的决心。从卵状模样,到中央之帝,也让我们相信:未来可期。 在这里,我只想说一句:一窍不通虽能活,帝江通窍为开天!#成语 #神话 #成语哥
00:00 / 1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5: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