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66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61
00:00 / 07: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4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7: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7: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56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6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1
00:00 / 05: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温习1周前
读“真正吃饱的只有两代人”有感 “新中国到现在,真正从小吃饱饭的只有两代人。”指尖悬停在手机屏幕上,这句话像一枚针,轻轻刺入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一、饥饿记忆:父辈的“原生家庭” 我们这代人最爱谈论“原生家庭”,将性格缺陷、情感障碍、人生困境统统归咎于父母。却很少有人问一句:我们的父母,他们的“原生家庭”又是什么模样? 祖父那辈人,经历过蝗灾旱灾,见过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父母那辈人,童年时最大的愿望是“天天吃白面馍”,过年才能尝到肉味。他们的童年没有绘本和乐高,只有拾粪割草的手皴裂如树皮;他们的青春期没有叛逆期,只有挣工分、带弟妹、想方设法活下去的沉重。 二、生存哲学:活下去就是胜利 在饭不是想吃就吃、病不是随时能看的年代,父母那代人形成了独特的生存哲学:活着就是胜利,温饱就是幸福。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情绪价值”,因为饿肚子的人不需要心理按摩;他们不懂“三观”“财富观”,因为面对空空如也的米缸,唯一的价值观就是“不能让家人挨饿”。当我们谈论精神慰藉时,他们正在为孩子的学费四处借钱;当我们讲究情绪呵护时,他们正在寒冬里用身体为孩子挡风。 这不是迂腐,这是生存智慧。在生存面前,一切精致的概念都显得苍白无力。 三、无声的爱:砸锅卖铁的决绝 他们或许说不出“知识改变命运”的大道理,却用砸锅卖铁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最深刻的认知革命;他们可能不懂什么是“阶层跨越”,却拼尽全力要把孩子推出农门,推向上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高度。 这种爱,沉默如山,沉重如土,却托起了我们整代人的起飞。 四、理解的时差:当我们懂得时,他们已经老去 心理学上说,理解一个人要先理解他的来路。但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理解父母那代人,因为我们不曾饿到吃观音土,不曾冷到全家盖一床破棉絮,不曾为几块钱学费愁白了头。 这种理解的时差,是时代留给我们的永恒遗憾。当我们终于读懂他们的艰难,他们已经两鬓斑白;当我们想要回报他们的付出,他们已经习惯付出不求回报。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的:“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