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蝶3周前
把恐惧害怕变成好奇 当我们准备做一件事时,脑海里总会出现,万一搞砸了怎么办,别人会怎么看我,我可能根本做不好吧,这种恐惧它让我们在开始前就预想出各种困难,越想越害怕,最后干脆选择逃避,结果就是事情没做成,反而消耗了大量精力在自我怀疑上, 有三个方法可以缓解 第一个方法是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来进行自我提问,我在害怕什么,这个害怕有多真实,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我能承受吗?比如要拍视频时就写下,视频被看到时我害怕镜头外观众会嘲笑我不好看,拍的不好,然后反问自己,观众真的会嘲笑吗?也许他们根本不会刷到,就算真的刷到了说我拍的是啥,我能接受吗,可以不玻璃心吗?可以把这个就当作是训练吗 第二个方法是给自己准备一套问题清单,这件事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我能从中学到什么新东西,这个过程会让我遇见哪些有趣的人,这个问题清单要记在脑子里,每当恐惧出现就拿出来,问自己,让思维从逃避转向探索 第三个方法是将目标分解到最小可执行的单元,如果想学习新技能,不要想着我要精通,而是今天只看一个五分钟的教学视频,只练习一个动作,如果要开始一件事不要焦虑最终成果,而是立即做一个最简单的开头,这个行动要足够小,小到不可能失败,小到立即就能开始 把想要做的事都当成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面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害怕,而是兴奋,基本上就会对这件事投入大量的精力,心里想的也只会是我要如何快速学会,如何做的更好,如何做的更快,如何做出好的结果,而不是我要如何开始,学不会怎么办,出错了怎么办,别人会怎么想我,心里就会出现很多乱七八糟的念头来影响消耗自己,变为好奇就不会与自己的心理做对抗,不会内耗,恐惧不会不停地在脑子里打转,好奇会推着我们去现实中找答案,变成主动探索,主动实践。 但其实恐惧和好奇只有一线之隔,恐惧是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而好奇是如果成功了,会是什么样子?一个是在空想中内耗,一个是在行动中成长。抛掉空想,勇敢迈出第一步,之后每一步的开始都会是巨大的成功。 对待每件事情都抱着这个心态就不会害怕,不会痛苦,不会内耗,慢慢的迎接我们的将会是接踵而至的惊喜#个人成长 #提升自己 #克服恐惧 #克服 #克服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对恐惧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9: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4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9
今天的分享的是.《允许一切发生》 我们似乎总在和生活中的“意外”与“不如意”较劲,试图控制所有事情都按我们预想的方向发展。而这种较劲,往往正是我们内心焦虑、疲惫和痛苦的根源。 那么,今天这本《允许一切发生》,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哲学。它的核心,正如书名所言,只有五个字允许一切发生。首先,我们得澄清一个误区。“允许一切发生”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消极?好像是在说,那就躺平吧,什么都接受,什么都不做了。 不,完全不是。书里告诉我们,“允许”是一种比控制更强大的力量。它不是说“我同意坏事发生”,而是说“当事情发生时,无论好坏,我接受它的存在,我不再徒劳地与之对抗,消耗自己。” 允许自己有情绪,允许自己会难过、会脆弱、会崩溃。而不是压抑着说“我不该哭,我要坚强”。 允许自己会犯错,会走弯路,把这些看作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不是人生的污点。 允许事情不按自己的计划发展,给生活留一些余地,接纳生命的无常。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它说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和接纳。当你允许了一切之后,你反而会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力量,因为你不再把精力花在内在的战争上,而是可以专注于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好好生活。我们为什么要“允许”?因为对抗是最大的内耗那为什么我们总是下意识地选择对抗,而不是允许呢?因为我们的本能是追求安全和确定性的。任何失控、任何不如意,都会触发我们内心的恐惧。 但书里一针见血地指出:生活的本质就是无常,变化才是唯一的不变。你越是执着于控制,就越容易感到挫败和无力。就像你紧紧握着一把沙,握得越紧,沙子流失得越快。 这种无休止的对抗,造成了我们最大的内耗。我们内心的空间,被懊悔过去和担忧未来全部占满,根本没有余地来安放当下的美好。 #允许一切发生 #读书 #成长 #情感共鸣 #好书分享官
00:00 / 0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1
00:00 / 13: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