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1999拜罗伊特《帕西法尔》圣杯王国的国王阿姆福塔斯被魔法师克林索尔用抢过来的圣矛所伤,圣杯王国的生存受到威胁。唯一的希望就是一个所谓“无辜傻瓜”的到来,他必须“通过同理心变得可知”。帕西法尔是被选中的人,但他不知道被指定为困境的救赎者。女巫昆德丽有责任向他展示他的命运。瓦格纳的“舞台祭祀剧”以古老的简单性与无调性音乐元素的大胆和声展现了“耶稣受难日的神奇魅力”。 《帕西法尔》是瓦格纳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该剧男主角的名字。帕西法尔的故事情节与中世纪的圣杯传说密不可分。这部歌剧充满了基督教的仪式情节与传说,剧本重要主题接近普世价值的“慈悲”、“同理心”、愿意向善却受到恶辖制的心灵拉扯。相应于其中的宗教意涵,瓦格纳特别赋予本剧“舞台祭献节日剧”的副题。 这部歌剧所参考的素材,主要来自中世纪德语诗人沃夫拉姆·冯·i埃申巴赫的传奇作品,叙述男主角帕西法尔通过考验成为“纯全的骑士”过程。瓦格纳的歌剧则将帕西法尔的传说,改写成一个人通过考验成圣的过程。 本视频来自1999年拜罗伊特瓦格纳歌剧节表演的第一幕,面对射杀天鹅懵懂无知的少年,古内曼兹突然想起,圣杯的神谕提到有一个纯洁的愚者,他必须是圣杯接受的人才能走进这片森林,接近圣杯王国。他决定带这少年去参加圣餐仪式。这就是第一幕著名的换景音乐,场景由森林换到圣杯王国的城堡内部。少年惊奇的说,我似乎没有走几步,却好像走了很远!古内曼兹说,孩子,在这个世界,时间与空间都不再那么清楚了。进入圣杯城堡后,古内曼兹要少年好好看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看他知道些什么。 指挥:朱赛佩·西诺波利 导演:沃尔夫冈·瓦格纳 Gurnemanz - Hans Sotin Parsifal - Poul Elming #音乐之友#乐响视界#雪枫音乐会#瓦格纳#帕西法尔
00:00 / 06: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8: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十余6天前
这位评委诗人用一生写就传奇!| 卡尔费尔特 去世后才获诺奖? 🔹 他是谁? 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特,瑞典国宝级诗人。 193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诺奖史上唯一一位在去世后获奖的作家!🏆 🔹 苦难磨砺的诗意人生 · 出身:1864年生于瑞典达拉纳省一个农民家庭,自幼亲近自然-3。 · 磨难:1885年父亲因欺诈罪入狱,家庭破产,他靠半工半读坚持学业-3。 · 逆袭:凭借努力考入乌普萨拉大学,历经十年艰辛最终取得学位-3。 🔹 文学成就与传奇 · 诗坛新星:1895年首部诗集 《荒原与爱情》 出版便轰动文坛-1。 · 经典形象:后续诗中创造的 “弗里多林” ,一位饱学又热爱土地的农民形象,成为其艺术化身-6。 · 诺委诗人:1904年当选瑞典学院院士,1912年起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秘书-6。 🔹 无法复制的诺奖传奇 · 屡次婉拒:因身为评委,为避嫌,他多次拒绝诺贝尔奖提名-6。 · 身后殊荣:1931年4月逝世,同年10月,因其诗作 “具有无可置疑的艺术价值” ,被破例追授诺贝尔文学奖,成就永恒传奇-1。 🔹 诗歌风格与名作 · 创作主题:诗歌多描绘家乡达拉纳的自然风光、爱情、农民生活及古老乡土文化-6。 · 艺术特色:诗作绮丽多姿、轻松明快,如一幅幅热情奔放的风景画与风俗画-4。 · 主要作品:除了《荒原与爱情》,还有 《弗里多林之歌》《秋天的号角》 等-3。 他的一生证明:真正的诗意,源于土地,归于本心。 #文学 #读书 #阅读 #书单 #种草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墨西哥亡灵节:跨越3000年的生命狂欢 墨西哥城宪法广场上,万寿菊的金黄花瓣铺成金色河流,卡特里娜骷髅面具在人群中闪烁。11月1日的夜晚被音乐与笑声填满,每年此时,墨西哥人用最热烈的方式迎接逝者归来。这场持续两日的亡灵节庆典,藏着跨越3000年的生命哲学。 时间倒回公元前1000年,中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已在特诺奇蒂特兰城举行米克特兰祭。他们相信,灵魂需穿越九重黑暗,历经四年跋涉,才能抵达最终安息地。祭坛上摆放的玉米、龙舌兰酒与蝴蝶标本,是引导亡灵的路标。 这些仪式在1519年遭遇巨变:西班牙征服者埃尔南·科尔特斯摧毁神庙,强行推行天主教,却始终无法抹去原住民对生命循环的敬畏。16世纪中叶,融合悄然发生:原住民将万圣节的南瓜灯换成南瓜形状的糖骷髅,把万灵节的祈祷词混入纳瓦语歌谣。 1910年墨西哥革命后,新政府为凝聚民族认同,将分散的祭奠仪式统一为亡灵节。画家迭戈·里维拉在1947年国家宫壁画中,首次将卡特里娜骷髅与现代城市景观并置,让这个形象彻底扎根文化记忆。 现代庆典的每个细节都是文化密码:祭坛最上层摆放逝者照片,中层陈列他们最爱的食物,底层铺满万寿菊——这种在阴间唯一存活的植物被认为能照亮亡灵归途。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亡灵节列入非遗名录时,特别提及帕斯卡库阿罗湖的小船载烛仪式:人们将点燃蜡烛的纸船放入湖中,形成流动的星河。 2017年《寻梦环游记》全球热映,让亡灵节面具销量激增300%。墨西哥旅游局数据显示,2025年预计有43万国际游客专为亡灵节而来,带动餐饮、手工艺等行业收入达495亿比索。但商业化浪潮也引发争议:瓦哈卡州手工艺人抱怨机器生产的糖骷髅抢了饭碗,年轻人则在社交媒体争论传统彩绘是否该加入荧光色。 1913年,版画家何塞·瓜达卢佩·波萨达创作“卡特里娜女士”时,本意是讽刺墨西哥城上流社会的虚荣。这个头戴宽檐帽、身着华丽长裙的骷髅形象,却意外成为平等死亡的象征。正如波萨达所说:“我们终将穿着同样的骨头衣裳。” 如今,墨西哥小学课本这样定义亡灵节:“用笑声打破死亡的沉默,用色彩对抗遗忘的灰白。”当宪法广场的孩子们把脸涂成彩虹骷髅奔跑时,他们…… #墨西哥文化 #传统节日 #寻梦环游记 #墨西哥 #亡灵节
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梦旅人1周前
不要指望一遍就能读懂。读三遍能懂个大概,你就是天才。 1. 伊曼努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 为何地狱:哲学界的珠穆朗玛峰。康德试图调和理性论与经验论,其创造的“先验哲学”体系充满了诸如“先验统觉”、“图型法”、“二律背反”等自创概念。句子结构复杂,一个段落可能长达一页,需要反复咀嚼。 · 劝退指南:绝对不要直接硬啃。必须先读导读(如康浦·斯密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并辅以邓晓芒、李秋零等学者的句读本。这是哲学专业学生的“试金石”。 2.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 为何地狱:亚里士多德的文本本身是讲稿笔记,极其浓缩精炼。他创造了大量哲学术语(如“实体”、“潜能与现实”、“四因说”),论证层层推进,逻辑严密到令人窒息。你需要不断地在脑中构建他的概念体系。 · 劝退指南:建议先读他的《物理学》和《工具论》(逻辑学),否则连“我们正在寻求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以及它何以是存在的”这句话都难以理解。 3.柏拉图《巴门尼德篇》 · 为何地狱:这是柏拉图著作中最抽象、最形而上学的对话。它不再是苏格拉底式的诘问,而是纯粹的逻辑演练,探讨“一”与“多”、“存在”与“非存在”等极端抽象的概念。读者很容易在“如果一是,那么它如何分有存在?”这样的句子中迷失。 · 劝退指南:没有对柏拉图早期、中期思想(如《理想国》)的扎实理解,直接读这本如同看天书。 4.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 为何地狱:如果说康德是结构严谨的迷宫,黑格尔就是奔流不息的意识之河。他的辩证法思想要求读者跟随“意识”自身从感性确定性到绝对知识的整个漫长旅程。语言充满隐喻(著名的“主奴辩证法”),且概念在运动中不断自我否定和超越。 · 劝退指南:著名的开场白“众所周知,没有什么东西被认识到……”就足以劝退大部分人。建议从《小逻辑》或哲学史讲引入手,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次极其艰苦的精神跋涉。 5.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 为何地狱:海德格尔生造了大量词汇(如“此在”、“在世之在”、“沉沦”、“操心”),并赋予日常词汇以深刻的哲学含义。他试图用一套全新的语言来追问那个被遗忘的“存在”问题。文本充满诗意又极其晦涩。 · 劝退指南:需要深厚的古希腊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和现象学背景。没有导读,几乎寸步难行。 #哲学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