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37
CHST11月前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时至今日,清华园中仍然喊着“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这种重视体育运动、以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保持身体健康的观念发轫于广播体操时期,现已形成一种校园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广播体操现在开始” 20世纪50年代,到访中国的前苏联诗人吉洪诺夫为北京街头全民做广播体操的现象所震撼,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把最后一个梦魇赶出睡乡,城里整齐的小巷大街,一下子变成了运动场。” 1951年11月24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公布和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图为群众在广场上做广播体操。 摄于1959年 图片来源:华声论坛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在当时,“广播体操现在开始”的音乐一响起,人们便跑到附近场地上排队做操,步调一致,动作整齐划一,不少外国友人为之惊叹。 取经苏联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寿命仅有39岁。1950年的抗美援朝征兵入伍体检中,很多人身体素质不达标,不是太矮,就是太瘦,还有许多疾病。为了提高人民体质,除了防治血吸虫病等对全民健康危害极大的疾病、发展半工半农的赤脚医生(),尽快发展低成本、高效率、易推广的国民体育运动也成为当时的重点工作。 广播体操宣传画《从小锻炼身体好》。图片来源:华声论坛 早在1949年9月21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召开并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便规定,要“提倡国民体育”。1950、1951年,毛泽东曾两次写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马叙伦,提出学生健康问题必须采取行政步骤具体解决。 然而,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事业既没基础,也没经验。全北京只有一座正规的体育场——于1937年修建的先农坛体育场。除此之外,连一个带看台的篮球场都没有。 在全国体育总会的筹备会议上,朱德告诉体育工作者们:“体育是文化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卫生保健的一部分,我们中央政府是重视它的……我们的体育事业,一定要为人民服务。” 1950年8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向苏联派出了第一支体育代表团,希望学习并仿效苏联的体育制度,其中有个人叫杨烈。 杨烈是这支代表团中唯一一位女性成员,当时任体总筹委会的秘书。她是一位越南华侨,青年时期便东渡日本学习体操和体育管理,早在延安时期,她就开始参与体育方面的工作了。 在这次“取经”之行中,苏联体操给了杨烈很大启发。这种体操不需要特殊场地、设
00:00 / 04: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1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3: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1
00:00 / 0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68
00:00 / 05: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4: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4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
00:00 / 04: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2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00:00 / 0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5
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03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50
00:00 / 04: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6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9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7
00:00 / 03: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69
00:00 / 0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4
00:00 / 04: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2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6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0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