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34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7
第5集:诗笔铸丰碑 豪情照千秋—《七律·长征》 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创作的千古绝唱。全诗仅56字,以凝练的笔触、磅礴的气势,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千难万险与红军的英雄气概熔于一炉,既是史诗般的历史记录,更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不朽宣言。 开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以雷霆之势破题。“不怕”二字掷地有声,彰显红军面对绝境的无畏气魄;“万水千山”以概数囊括了长征途中的江河天险、崇山峻岭,而“只等闲”三字则将生死考验化作寻常步履,瞬间奠定全诗雄浑豪迈、从容向上的基调,尽显革命者超越苦难的精神高度。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堪称炼字炼意的典范。诗人以夸张与比喻的艺术手法,将绵延千里的五岭比作“细浪”,将巍峨耸立的乌蒙山视作“泥丸”。这并非否定自然天险的险峻,而是通过视角转换,凸显红军藐视困难、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腾”与“走”两个动词极具动感,既勾勒出山峦起伏之态,更赋予红军一往无前、健步如飞的矫健身姿,在强烈的反差中迸发革命豪情。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笔锋一转,冷暖交织间藏尽深意。“暖”字一语双关,既写实金沙江两岸云崖映水的壮丽景致,更暗喻巧渡金沙江后的振奋与欣慰,是绝境逢生的心头暖意;“寒”字则精准捕捉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壮烈,铁索凌空的酷烈环境与浴血奋战的艰险场景跃然纸上。一暖一寒的鲜明对比,让长征的苦难与胜利、艰险与荣光形成强烈张力,情感层次丰富而厚重。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收束全诗,将情感推向高潮。岷山作为长征途中的最后一道天险,千里积雪既是自然的终极考验,更象征着革命征程的最后屏障。“更喜”二字承接前文的乐观精神,写出跨越绝境后的狂喜与释然;“三军过后尽开颜”以全景式画面,展现全体将士历经磨难后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为全诗画上昂扬向上、充满希望的句号。 整首诗以七律格律为骨,以革命豪情为魂,对仗工整、意象鲜明。诗人将宏大历史叙事与个人精神情怀、自然景观描摹与革命精神抒发完美融合,用短短数行文字铸就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精神丰碑,历经百年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后人在困境中昂首前行。 #诗词 #国学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8: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6
00:00 / 06: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6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