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 终于把自己搞抑郁了 不敢想,一想就睡不着 不想问,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只想发呆 发呆 一天下来发呆也会累,以前工作体力活在工地搬砖干一天都不知道累,现在发呆居然会累,无法停止的念头,还要还房贷,还要给孩子交辅导费还要洗衣做饭交水电费,天冷的也真是快,暖气费也要交,总之一大堆的钱一大堆的事我不能想,但老是往外蹦,医生说我该吃药了,还要我做核磁共振,更可恶的是我膝盖还骨裂了,居然裂下来的骨头太小不能做手术,因为老是活动自己又长不好🙀,我我都遇到了,全跑不了,不想做检查不想吃药,整天呆在屋里,不想出去,整个人从开朗变成了一个闷葫芦,宅家者,不想接电话,只能看看小视频来缓解,妈妈看我难受就找了很多偏方中药熏人的中药打死也不喝了,还说什么丢了魂了,我是丢了自己了,去哪找?不知道!怎么找不知道,大脑一片空白,记不起什么了,也许是老天故意让我放下,让我好好休息,太累了,也许是我自己应该经历的遭遇,但我又没做什么坏事,想不明白,到底说了些什么,我只想说出来看有和我一样的吗?我不想这样待下去,我想学习好一步步把自己走出来,从黑暗里走出来,但不知道方法,只能在想看的时候看点视频,打发着无聊的时间,看抖音里面那光彩夺目的你,真的好羡慕,我也像活出来那么的美,那么的开心,我慢慢来可能会的,就说这些吧反正就想说出来….#心理学 #每日分享 #独居日记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心累时,只想一个人静静发呆,不想把生活的苦和难大声说出来。人生无奈太多,心无法释怀,情无处安放。太多委屈想不通,太多经历不明白,过不好现在,不敢想未来。 劝人的话都会说,安慰的道理都知道,但轮到自己时就是看不破,心上之情就是看不明。一个人隐藏着坚强,伪装着快乐。 内心渴望有人懂,有人疼,有人安慰,有人依靠,但谁的生活都很忙,风雨都要自己扛,滋味都要自己尝。谁也不是谁的永远,谁也不是谁的靠山,世间的路注定一个人走,心里的伤必须一个人疗养。 曾经哭着经历,现在笑着懂得,生活让我们成长了很多。人生给了我们多少感悟,只有自己最清楚。 累了,习惯沉默,不想跟任何人说话;痛了,自己哭会儿,不勉强自己强颜欢笑。很多事,自己相通;很多伤,自己抚平,何必麻烦别人呢? 别人能看见你眼中的泪花,却不一定能读懂你心中的悲凉;别人能看到你身上的伤疤,却不一定能理解你心中的忧伤。人生一世,会累,会痛,会难过;有苦,有泪,有酸楚。学会坚强,但不要逞强;可以脆弱,但不要退缩。事情,尽量做好;日子,尽心过好。凡事尽力了,也就无愧了。如果太疲惫,就让自己歇一歇。工作永远干不完,生命却是有限的,切记别损耗太多的精力。如果太伤心,那就缓一缓。情永远猜不透,心却只有一颗,千万别作践了自己的感情。 人生,是一场路过,路过尘世,走过岁月。生命的尽头是空空如也的守候。一切想开了,就不会困惑;一切看淡了,就不受折磨;一切参透了,就不会执着。 不顺心时,明白世间事事不可能尽人意。遇到困难和烦心的事要自己化解,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告诉自己算了吧。不满时,想想自己是否有必要去计较。生活中很多事,经过再多的努力都无法达到想要的结果,因为能力有限,但只要自己努力过,争取过,其实结果也就不重要了。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踏踏实实过日子。 别让一个人不堪重负,谁的身体也不是铁打的;别把一颗心逼到绝路,谁的心灵也都会有所感触。生活中,开心了,就多笑笑;心累了,就多歇歇。人生一辈子太难,尽量自在些;情这一生太苦,尽量随缘些。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很多家长都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孩子对着作文题发呆一小时,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不是不会写,是怕写不好;给他买的名著在书架上落灰——不是不想读,是觉得“还没到静心读书的时候”……我们总在等那个“完美时机”,结果等来的,只有“为时已晚”。 教育家约翰·杜威说过一句话:“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而生活,却会在我们等待“完美”时,毫不留情地向前奔去。我们要求孩子的英语演讲稿必须语法完美、用词高级。他们对着空白的文档崩溃大喊:“我写不出来,达不到你的要求!”我们的“完美主义”,正在亲手扼杀他们的行动力。 我们用“追求卓越”的借口,实则养出了害怕失败、不敢开始的孩子。我们总说“等你准备好了再...”,却忘了真正的准备,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完成。 怎样把“完美主义”换成“行动主义”? 1. 把“一定要写好”换成“先写出个最烂的看看” · 核心方法:为行动“降维”,破除开始的恐惧。 · 具体做法:对孩子说:“我们来比赛,用10分钟写出最烂的第一段怎么样?” 当他发现“最烂的”其实也没那么烂时,信心就来了。 2. 用“五分钟奇迹”粉碎畏难情绪 · 核心方法:化整为零,用微小成功积累自信。 · 具体做法:“咱们就学5分钟,5分钟后你随时可以停。”通常5分钟后,孩子已经进入状态。这在心理学上叫“飞轮效应”:启动最难,但一旦转起来,自有惯性推着他前进。 3. 打造“进步记录墙”,让成长看得见 · 核心方法:可视化过程,用成就感替代挫败感。 · 具体做法:在墙上贴出他从“一团糟的初稿”到“修改三次的进步”,再到“最终作品”。让他亲眼见证:所有的高手,都是从“菜鸟”起步的。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等待不会让事情变容易,只会让截止日期来得更凶猛。所以,请把这句话送给自己和孩子:我们不需要很厉害才能开始,但需要开始了才能很厉害。那个粗糙的初稿,远胜过完美的空想。那混乱但真诚的第一次尝试,才是所有精彩的起点。从今天起,请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去吧,先搞出一堆‘烂泥’!我们有的是时间,把它雕琢成珍宝。” #陪读妈妈心得 #克服拖延 #先完成再完美 #深圳中学生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