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而相反人格不成熟的人往往会在冲突中反应过度,推卸责任,甚至反咬你一口。越是靠近他就越是退缩,那不是爱变了,而是他的人格边界从未建立。这样的关系哪怕他一开始对你再好,也只会让你越来越疲惫。 当你想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去爱,别只看他对你好不好,更要看他能不能好好爱自己。他有没有自律的生活,有没有独立的思想,能不能在情绪波动时依旧保持相对的稳定,懂不懂拒绝,而不是滥用善意。这些才是本身就很好的真正证据。 我们在心理学上常说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永远也无法真正去爱别人,因为他内在空虚,需要不断索取、依附、占有来填补那份匮乏。而这样的关系最终只会让你精疲力尽。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一个本身就很好的人他有底线也有教养,他对别人友善是修养,对自己克制是自律。而那些只对你好的人一旦对你不好了往往就没了底线,那些曾经的温柔可能转眼就成了冷漠,甚至演变为一种极端的冷暴力。他爱的时候会用尽全力,可一旦事与愿违也能毫不留情的摧毁你。 所以别被那种只对你好的假象迷惑,他对你一个人好可能只是精心包装的陷阱。而一个真正本身就很好的人他对所有人都友善、真诚、有分寸,那是素质,是教养也是人品的底色。当这样的人爱你,他的温柔依然是特别的,那是一种偏爱,是理智之上的温情。他对所有人都只是善意,唯独对你是例外。 而这样的偏爱从不带控制与索取,不是燃烧自己去取悦别人,而是在自恰中留出温柔的余地。他爱你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重要,而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能量去爱与给予。真正成熟的人不会用情绪证明爱,也不会用冷漠惩罚亲密。他能清晰的表达需求,也懂得尊重边界。在关系中既能保持温度,更守得住分寸。 所以感情最稳定的状态不是被取悦的惊喜不断,而是彼此心安的平衡。它不会让你陷入敏感与焦虑,也不会让你在爱里患得患失。他的陪伴让你更笃定、更柔软,也更有底气去爱这个世界。因为真正的爱从来不是依附,而是并肩,是两个人都很好,然后在相互滋养中慢慢变得更好#亲密关系 #人格底色
00:00 / 05: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10
南江3月前
老婆最近总感觉身体不舒服,去了好几家医院检查,结果都没什么大问题。一开始我也觉得是她想多了,直到后来了解到 “焦虑抑郁躯体化” 这个说法,我和她都愣住了 —— 原来情绪长期压抑,真的会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身体不适,而且这种感受完全不受自己控制。 更让人揪心的是,当了解到这种可能性时,老婆反而更紧张了。她总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大病,没检查出来,愈发焦虑,身体的不适感就越明显,形成了 “焦虑加重躯体症状,躯体症状又加剧焦虑” 的恶性循环。好在现在还只是初步阶段,她对出去玩、买漂亮衣服这些事还有欲望。 或许有人会不理解:谁不想出去玩、穿漂亮衣服呢?但这些不过是普通人众多欲望之一,却是此刻支撑她的 “仅剩的微光”。就像很多明星、名人,明明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依然会被焦虑抑郁困扰。其实,焦虑抑郁的关键不在于外在条件,而在于情绪是否长期被压抑,是否有宣泄的出口。 作为丈夫,我心里很清楚,她的情绪积压,我也是原因之一。所以现在,我更明白包容和体谅有多重要。比如她喜欢在网上买衣服,不少朋友觉得不解,说 “那么多衣服穿得过来吗?太浪费钱了”。但在我看来,这只是爱好而已 —— 有人爱钓鱼,能在水边坐一天,买各种渔具也不便宜,我未必能理解;我自己喜欢捣鼓数码产品,一出新品就心痒,花钱也不少,别人或许也觉得不值。 每个人的兴趣不同,消费能力有别,但人生在世,谁都需要为自己的喜好付出。婚姻里,只要另一半能支持,保留一点自己的爱好,反而能让关系更稳固。就算暂时达不到完全支持,也可以商量着找个折中方案。毕竟,家庭和睦的前提,是别太压抑自己。如今生活压力这么大,学会释放压力,才能更有韧劲地走下去。
00:00 / 07: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9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61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