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普贤菩萨 #佛教四大菩萨普贤菩萨 #六牙白象 #总裁不说 #峨眉山 大行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的全称是“南无大行普贤愿王菩萨摩诃萨”,也被称为“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理德、行德,与象征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他乘白象侍佛右方,文殊菩萨驾狮子侍佛左方,显示佛的理智合一,行证相应。普贤菩萨的象征意义在于,修行者不仅要有大愿心,更须修大行,不仅信佛,更要行佛,重在“行学佛行”,意为“生命重在践行”。 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出自《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包括: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每一大愿末尾,普贤菩萨皆发愿: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 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四川峨眉山,这里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位于四川中南部的峨眉境内。峨眉山因《华严经》中善财童子观此山如满月,大放光明,又称大光明山。晋代隆安三年(399)慧持和尚在此修建普贤寺,供奉普贤菩萨,峨眉山自此成为普贤菩萨的道场。 普贤菩萨的形象特征通常是头戴宝冠,身披彩衣,手持莲花,华上置经,面如满月,乘坐六牙白象的天人像。六牙白象象征愿行广大,功德圆满,六牙表示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慧智,四足表四如意。 在《悲华经》的记载中,当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第八王子名为泯图,在宝藏佛前发愿要在不净世界修菩萨行,宝藏佛为其改号为普贤。普贤之名始出于三曼陀罗菩萨经,后广见诸经而成普遍之信仰。 普贤菩萨在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与文殊菩萨、毗卢遮那如来合称华严三圣,是《华严经》华藏世界的三位圣者。《楞严经》记载,十方如来都以普贤菩萨为榜样,教菩萨们修习普贤行。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4: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在佛家文化中,手印(又称“印相”或“印契”)是佛菩萨用手指所结的特定姿势,每种手印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代表着佛菩萨的特殊愿力与因缘。接下来介绍一下12种常见的手印。说法印:它的形态是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状,用拇指捻中指或食指、无名指,其余各指自然舒展。象征佛菩萨说法传道,开示众生。此印是释加牟尼佛说法时的惯用手印,因此又称“转法轮印”。禅定印:跏趺坐姿,两手平放于腿上,双手掌心向上放在下腹部,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尖相接。象征佛菩萨全神贯注,入于禅定打坐,表现禅定中的安定之意。此印时佛陀在菩提树下习道时的象征手势。触地印:又称降魔印或证悟印,右手覆于右膝之上,自然下垂,掌心向内,指尖轻点地面。表示降伏魔众,证悟佛道。相传佛陀在修行成道时,以此印触地,令大地为证,降伏魔王。与愿印:又称施愿印或满愿印,左手或右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表示佛菩萨能为众生满愿,使众生所祈求之愿皆能实现。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常与无畏印配合。无畏印:又称施无畏印,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指尖向上。表示佛为救济受苦众生的大悲心,希望能使一切众生心生安乐,无所怖畏。合十印:又称合掌印,双手食指并拢,掌心相合,意指合十法界于一身。象征内心的平和与对法界的敬畏,是佛教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佛家礼节。施依印:又称皈依印、护法印、三宝印,左手拇指的指尖轻触小指以外的任一指的指尖,其他三指自然翘起。代表皈依佛、法、僧三宝,是佛教修行者的重要手印之一。智拳印:又称菩提印或毗卢大智印,以左手的四指握拇指于掌中,再以右拳握左手食指于胸前。是大日如来专用的手印,此印相表示众生无明烦恼的破除,获得佛的无上智慧。期克印:又称愤怒印、禁伏印,中指和无名指弯曲,食指和小指向上伸直,拇指压在弯曲的二指上。是密宗的降魔印,主要作用是摧坏和降服邪恶势力,表示出对邪恶的恫吓之意。接引印:根据《观无量寿经》记载,往生极乐的众生可分九种品相,阿弥陀佛在接引时会根据九种品相结九种手印,因此也称九品印。分为上、中、下三品,各品又分上、中、下三生,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上品上生印,两手相叠置于腿上,拇指、食指的指尖屈合,多见于阿弥陀佛坐像,象征着引导众生到达彼岸的意愿。智吉祥印#愿众生平安吉祥 #佛教文化 #修心修行 #国泰民安祈福
00:00 / 04: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