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6: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1
视频日记《秋雨檐下》 秋天的雨,果然与夏天不同。它不再挟着雷霆万钧之势,而是轻轻地、悄悄地落在这片熟悉的乡土大地上。雨丝细密,如烟如雾,笼罩着整个村庄。屋檐下的滴水声也温柔了许多,滴滴答答,不紧不慢地敲打着岁月的节拍。 奶奶今天才出院,在厦子房的门口站着,气色确认好了许多,脸上也泛着久违的红光。二姑在台阶上支起火炉,给奶奶煎药,煎药的砂锅咕嘟咕嘟地响,中药味混着雨水的清气,在院子里弥漫开来。父亲提着水桶,一趟趟往奶奶的老屋里的水瓮添水,这也让我想起爷爷生前的时候,每天一大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挑水,那个时候,厦子房的水瓮总是满的。上房的灶火里,母亲和大姑在忙着做饭,刀砧声、笑语声、油锅的滋滋声,这些平日里听惯的声响,今日听来,却叫人蓦然惊觉:这般寻常光景,原来已是许久未见了。 房山户,爷爷生前移栽的两棵枣树已是果实累累。冬枣缀满枝头,经雨水洗过,愈发鲜亮夺目。记得跟爷爷移栽枣树那年,我还模仿鲁迅先生的口吻说过,爷爷栽种了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而今,时过境迁,恍惚间又看见爷爷弓着腰在树下这片地劳作的身影。 这一切都在眼前真实地发生着,平常得如同门口那棵柿树的荣枯。它春来发芽生绿,秋到自然变黄,从不错过时节。今岁又秋,柿子已开始泛黄,在细雨中像一盏盏小灯笼,明明灭灭。四季轮回,万物有时,人间的聚散亦复如是。 然而生活的脚步从不曾为谁停留。雨淅淅沥沥的一直下个不停,我得赶往村部防汛值班。临走,却见奶奶独自立在雨中的路口,灰白的头发被风雨淋乱,身影在雨雾中显得格外瘦小。那般孤零零的,像是这雨中的一片不肯凋落的叶子。 我忽然懂得,所谓孝老爱亲,未必是惊天动地的壮举,或许不过是多一次回家,多一刻陪伴,让那路口守望的身影,不必等得太久。秋天年年都会再来,雨季也会过去,但有些人,一旦错过,便是永别。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37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纪实视频《端午节这一天》 时间就像最近的雨,刚落下便消失在大地。今天是二〇二五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家人们仍风雨无阻的在这一天赶回来,相聚在老屋的小院。 门前有车不算富,家中有人才算福。清晰的记得,我就是从五年前的端午节这一天,开始以这样纪实的形式记录着这样的家人相聚和我平凡的乡村生活,后来这种记录成了习惯,但最近没有记录也成了习惯,习惯真是个可怕的东西。 就像今天端午节,忙到晌午才回来,先是到外婆屋,舅舅他们最近也都回来了。多年未住的老屋有了烟火气,也就有了家的感觉。再者说,家人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回来屋里的时候,父亲仍延续着爷爷生前的习惯,在老屋这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屋顶的袅袅炊烟下,母亲在灶房忙活。门口这棵桃树结了很多桃子,这是当时我和爷爷一起亲手栽下的。奶奶这个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把她平日里舍不得吃的喝的翻箱倒柜的拿给娃们,然后换的娃们这不大一会的陪伴,但看得出来,她已心满意足。 端午的这一天,时间仍毫不留情地在往前赶。老屋热闹的小院,父亲和姑父们在聊着天,表妹和表妹夫他们带着孩子玩,多年未变的灶房里,姑姑们帮着母亲做饭。外面的世界从阴天到雨天,但这一切好像都发生在昨天,并没有什么改变。甚至吃饭的时候,全家围坐的方桌和座次都没变,只是正对门的主位,永远空出一方寂静。 过去的,再看也没意义,往前走,才会有惊喜。时过五年,又一个端午节的这一天,我继续开始在家乡分享我的生活点滴,分享家乡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分享我的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也愿屏幕前的你,不止是端午,日日月月年年喜乐安康! #原乡记忆 #端午节安康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22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9: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
00:00 / 0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