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07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16
00:00 / 04: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以下是其全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文言文 #出师表 #诸葛亮 #国学 #古风诗词
00:00 / 04: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5: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6: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出师表》赏析:忠贞之志与治世之智的千古绝唱 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文字如璀璨星辰,穿透岁月迷雾,照亮后人前行道路。《出师表》便是这样一篇不朽华章,它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于北伐前呈递给后主刘禅的表文,将忠义精神、政治智慧与文学价值完美融合,成为后世探寻诸葛亮思想体系与蜀汉政治生态的关键窗口。 一、历史背景与创作动机:风云激荡下的家国担当 公元227年,三国局势变幻莫测。蜀汉历经多年征战与内部调整后,迎来关乎生死存亡的战略节点。诸葛亮凭借卓越才能,成功平定南中叛乱,为蜀汉稳固了后方。然而,后主刘禅性情暗弱,缺乏治国理政经验与能力。蜀汉政权又面临内忧外患,内部朝堂或有不同势力纷争,外部曹魏势力强大,对蜀汉虎视眈眈。 在此背景下,诸葛亮怀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后主的期望,写下这篇表文。一方面,他以恳切之辞劝谏刘禅恪守治国之道,从广开言路、法治统一、亲贤远佞等方面提供具体治国策略;另一方面,他表明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文中“先帝”一词反复出现13次,这不仅是对先帝知遇之恩的追念,更是以父辈遗志为精神纽带,对刘禅施加道德约束,希望他能继承先帝遗志,励精图治。 二、思想内涵:忠贞与理性的完美交融 (一)忠君报国的赤诚之心:士人精神的崇高典范 诸葛亮以“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自述出身,勾勒出一个怀揣梦想的隐士形象。在战乱纷飞的时代,他本可过闲适田园生活。但先帝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赋予他沉重责任感。这份恩情不仅是个人情谊,更是对国家、民族的使命召唤。 他发出“受命以来,夙夜忧叹”的感慨,深知肩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重任。白天奔波于朝堂,夜晚挑灯思考治国良策。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表达,使忠义精神升华为士人阶层追求的道德理想,激励着无数后世士大夫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挺身而出。 (二)理性务实的治国方略:政治智慧的深邃展现 表中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而务实的治国原则,体系严密,兼具政治高度与实操性。 1. 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诸葛亮深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鼓励刘禅以开放心态接纳各方意见,继承和发扬先帝优良品德,使国家治理更科学合理。 2. 法治统一:“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强调宫廷与府中应一视同仁,在奖惩升降方面保持统一标准。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只有公平公正,才能杜绝不公平现象,维
00:00 / 09: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