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即自我实现与全人发展的过程 20 世纪 50 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批判行为主义的机械论和认知主义的唯智论基础上,开创性地将个体的情感需求与自我价值实现置于学习研究的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与罗杰斯从人的本质是积极向上、追求自我完善的立场出发,重新建构了对学习本质的理解。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系统性地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这一理论强调,只有在较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高层次需求才会成为驱动学习的主要动力。例如,一个面临家庭经济困难或校园欺凌的学生,由于基本的安全需求未能满足,将难以专注于知识学习这一更高层次的需求追求。相反,当学生在班级中获得充分的归属感和尊重时,他们探索知识、追求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就会自然显现。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情感需求对学习的基础性作用,为情感教育融入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将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实现确立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基本原则:真诚一致,要求教师以真实的自我与学生互动;无条件积极关注,强调教师应对学生的想法和行为保持非评判性的接纳态度;同理心理解,主张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体会其感受。基于这些原则,罗杰斯进一步提出了有意义的自由学习概念,强调学习者应基于内在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通过自我反思和实践实现意义建构,而非被动接受教师安排的强制性学习任务。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3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1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