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13
00:00 / 07: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2
寻访南京历史文物:永宁陵石刻 陈蒨(520年-566年),本名陈昙蒨,字子华,号荃菺,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子,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陈宣帝陈顼长兄。南梁时期,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与栽培,担任朝吴兴太守。绍泰元年(555年),参与平定杜龛、张彪,授会稽太守。陈武帝即位后,册封临川王。永定三年(559年),即位为帝,改元天嘉,成为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平定湘州王琳、临川周迪、豫章熊昙朗、东阳留异、建安陈宝应。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较为强盛,史称“天嘉之治”。天康元年(566年),陈文帝陈蒨去世,时年四十五岁,谥号为文,庙号为世祖,葬于永宁陵。 永宁陵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新合村狮子冲,现存两件神道石兽,均为雄兽,东两相对,间距24.45米。西侧石兽有独角双翼,为麒麟,1997年10月有关专家曾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绘图。它身长3.19米,高3.02米,体围2.8-3.06米,底座高0.27米。昂首挺胸,张口含舌,舌不下垂,下颏须髯分5缕飘拂胸前。头顶独角上有3个圆柱。腹侧双翼作7根翎状。四腿刚劲有力,左腿前迈,足为五趾,翘起,似蓄势待发。长尾下垂,尾巴骨节隆起,两侧装饰卷云纹。全身还浮雕各种云纹,显得华美艳丽,光彩照人。东侧石兽有双角,为天禄,身长3.11米,高3米,体围3米,其造型和装饰与西侧麒麟相似。这一对石兽保存基本完好,造型灵巧威猛,装饰绚丽,形象栩栩如生,是南京地区现存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中最为矫健精美的一对。1988年永宁陵石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0:00 / 04: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90
00:00 / 09: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0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37
中国皇帝传南朝南朝陈文帝陈蒨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为559年至566年。他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侄子,也是陈朝一位较为贤明的君主,在巩固陈朝基业、发展经济和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信息: 1. 生平 · 出生:公元522年(一说526年)。 · 继位:559年,在陈霸先去世后,因太子陈昌被北周扣押,陈蒨被大臣拥立为帝。 · 去世:566年,在位约7年,谥号“文皇帝”,庙号“世祖”。 2. 主要成就 · 平定内乱:在位期间平定多处地方叛乱,巩固了陈朝对江南地区的统治。 · 发展经济:轻徭薄赋,鼓励农业生产,恢复战乱后的社会经济。 · 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子弟,打击豪强,加强中央集权。 · 文化政策:推崇儒学,扶持文学,陈朝文化在其统治时期有所发展。 3. 外交与军事 · 与北齐、北周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维持了陈朝的稳定。 · 曾派兵击退北齐的入侵,保卫了江淮地区。 4. 历史评价 · 陈蒨被视为陈朝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陈书》称赞他“兢兢业业,励精图治”。 · 他在位期间,陈朝国力达到鼎盛,为后来的“太建之治”(其弟陈宣帝时期)奠定了基础。 轶事与典故 · 与韩子高的关系:陈蒨与侍从韩子高(原名韩蛮子)的亲密关系常被后世文学作品演绎,成为中国古代男风文化的著名典故之一。 · 遗诏简朴:临终前下令丧事从简,体现了其务实的治国风格。 家族关系 · 父亲:陈道谭(陈霸先之兄) · 弟弟:陈宣帝陈顼(继任皇帝) · 儿子:陈伯宗(废帝,继位后被废) --- 陈蒨在位时间虽短,但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稳定了陈朝初期的政局,为南朝最后一个王朝的延续发挥了关键作用。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0
中国皇帝传南朝陈宣帝陈顼(530年-582年),字绍世,小字师利,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第四位皇帝(569年-582年在位)。他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侄子,陈文帝陈蒨的弟弟,陈废帝陈伯宗的叔父。以下是关于陈顼的详细介绍: --- 早年经历 1. 出身背景: 陈顼出身陈郡陈氏(今河南淮阳),是陈霸先之兄陈道谈的次子。早年随父兄在地方任职,后因陈霸先建立陈朝,成为宗室成员。 2. 坎坷经历: · 梁朝末年,陈顼被西魏俘虏,羁留长安多年。 · 陈文帝陈蒨即位后,通过外交手段与北周(西魏后继政权)交涉,最终在560年将陈顼送回建康(今南京)。 --- 登基与统治 1. 辅政与夺位: · 陈文帝去世后,其子陈伯宗继位(陈废帝),陈顼受遗诏辅政,掌握实权。 · 569年,陈顼废黜陈伯宗,自立为帝,改元太建,即陈宣帝。 2. 内政措施: · 整顿吏治:重用徐陵、江总等文臣,试图改善政治腐败。 · 发展经济:鼓励农耕,减轻赋税,恢复战乱后的社会经济。 · 文化建设:推崇儒学,支持文学创作,南朝文化在其治下有所发展。 3. 军事行动: · 北伐北齐:573年,趁北齐内乱之机,派大将吴明彻北伐,一度收复淮南失地(今安徽、江苏北部)。 · 后期失利:577年北周灭北齐后,陈朝与北周爆发冲突。578年,吴明彻在吕梁之战中被北周击败被俘,淮南之地得而复失。 --- 晚年与去世 · 陈宣帝晚年面临北周(及后来的隋朝)的军事压力,国力渐衰。 · 582年,陈顼病逝于建康,终年53岁,葬于显宁陵,庙号高宗,谥号孝宣皇帝。 --- 历史评价 · 积极方面:陈宣帝在位前期勤政图治,推动经济文化恢复,并一度收复淮南,被视为陈朝中兴之君。 · 局限:晚年北伐失利,失去淮南,导致陈朝国力削弱,为其子陈叔宝(陈后主)时期的亡国埋下伏笔。 家族与继承人 · 子嗣:共42子,包括太子陈叔宝(陈后主)、始兴王陈叔陵、长沙王陈叔坚等。 · 身后事:他去世后,陈叔宝继位,但仅七年后(589年)陈朝被隋朝所灭,南朝时代终结。 --- 文学与影视形象 · 陈宣帝在史料中多以“沉敏有谋略”的形象出现,但后世文学作品中对其关注较少。其生平在《陈书》《南史》等正史中有详细记载。 陈宣帝统治时期是陈朝由稳定转向衰落的转折点,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