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6
烔萱1年前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从军行》#王昌龄 #小学必背古诗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反映军旅生活。下面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为例进行解析: 一、诗歌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诗句解析 1.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这两句描绘了西北边陲壮阔而苍凉的景象。“青海”即青海湖,“雪山”指祁连山。长云弥漫,雪山暗淡,营造出一种雄浑、凝重的氛围。 - “孤城”指边塞的军事堡垒,将士们在孤城中遥望远方的玉门关。玉门关是重要的关隘,这里象征着边疆的防线和国家的安全。这两句既展现了边塞的辽阔和艰苦环境,也表达了将士们守卫边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黄沙百战”突出了战争的频繁和激烈。将士们在沙漠中经历了无数次战斗,黄沙漫天,环境恶劣。 - “穿金甲”说明将士们的铠甲已经被磨穿,可见战斗之艰苦和激烈程度。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边疆的敌人。这句诗表达了将士们英勇无畏、誓要保卫国家、打败敌人的豪迈气概和坚定决心。 三、诗歌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的艰苦环境和激烈战斗,展现了将士们的爱国情怀、英勇无畏和顽强斗志。同时,也反映了唐朝时期的尚武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 四、艺术特色 1. 意境雄浑:诗人以壮阔的边塞景象为背景,营造出雄浑、苍凉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边塞的艰苦和将士们的豪迈。 2. 语言豪迈:诗歌语言豪迈有力,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充满了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 3. 对比衬托:通过对青海湖、雪山、孤城等景物的描写,衬托出将士们的孤独和坚毅,同时也突出了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00:00 / 04: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8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第358集|#从军行 #骆宾王 #初唐四杰 #国学文化 #唐诗 《从军行》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经典边塞诗,全诗以豪迈笔调塑造了意气风发、忠勇报国的将士形象,抒发了舍生取义、以死报君的爱国情怀。 诗歌选取边塞征战的典型场景(野日、天星、汉月、胡尘),语言凝练、气势磅礴,既展现了初唐边塞的雄浑风光,也彰显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是初唐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原文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诗歌赏析 1. 开篇点题,凸显壮志:前两句以“一顾重”“溢三军”,开篇便塑造出一位受赏识、意气风发的将士形象,奠定全诗豪迈奔放的基调,展现其愿为国家效力的决心。 2. 场景刻画,画面感强:中间四句(野日、天星、汉月、胡尘)选取边塞典型意象,将戈影、剑文与自然景象融合,既描绘出军旅生活的壮阔与艰辛,也暗含将士们征战四方的英勇姿态,视听结合,感染力十足。 3. 结尾升华,彰显忠魂:最后两句“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是全诗点睛之笔,直接抒发将士们舍生取义、以死报国的赤胆忠心,情感浓烈,掷地有声,成为边塞诗中表达爱国情怀的经典名句。 整首诗语言凝练、气势磅礴,既展现了初唐边塞的雄浑风光,也歌颂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与家国情怀,是骆宾王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