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宋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译文 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下弦月,此时入夜还浅。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豆蔻”为植物名,种子有香气,可入药,性辛温,能去寒湿。“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分茶是宋人以沸水冲茶而饮的一种方法,颇为讲究。“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这又与首句呼应。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唐宋词选释》)所见极是。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 #心有一首诗足以慰风尘 #诗词 #李清照 #宋词 #治愈系
00:00 / 04: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陆九渊先生致今人误解心学说 诸君且听我一言!近日闻坊间议论,谓吾辈心学之徒终日空谈性理、蔑视器物,此诚管窥蠡测之见也。吾尝言:“宇宙不曾限隔人,人自限隔宇宙。”诸君以虚实判我心学,岂非自筑藩篱? 道器本是一体,犹影之随形。昔人问格物,吾答:“格物者,格此者也。伏羲仰象俯法,亦先于此尽力焉耳。”若如俗见,何须论“事外无道,道外无事”?荆门任上筑城垣、兴军备、理赋税,哪一桩不是将本心之明照于实务?《尚书》言“六府三事”,吾即疏解:“塞宇宙之间,何往而非五行?”——水火金木土谷,民命所系,岂是虚空妄念能生? 或讥我“易简工夫”为疏懒,不知“易简”非是弃物,恰似饮茶:盏中经纬、水温火候皆须讲究,然若饮者心为形役,纵尝遍天下名茶,亦失其真味。吾所谓“先立乎其大者”,正是教人以心统事,非教人废事!朱子格竹七日成疾,是向外逐理太过;吾言“心即理”,是令人反观自照后,更真切地应事接物。 更有谓我近禅者,吾尝以义利二字判儒释:儒者立足公义,释氏执念私利。今人见我言“发明本心”,便臆测为避世寂灭,岂不闻我在白鹿洞讲“义利之辨”?志在天下者,必自本心良知发端,而后经世济民方有根柢。荆门政绩,便是明证! 昔治荆门,整军修城以固边防,减税兴学以苏民困,何尝有片刻离却实事?然每决策必自本心斟酌,不徇虚文、不逐末利。此正合《中庸》“诚者物之终始”——心物相贯,岂容割裂? 诸君!莫将“收拾精神,自作主宰”误作闭目塞听。吾言“六经皆我注脚”,是欲使人以心明理,非以卷帙蔽心。譬如耕田:心是种子,事物是风雨水土,无种子则沃土徒劳,失风雨则良种何用? 天理流行,充塞宇宙。吾心即宇宙,故万物皆备于我——此“备”字是主宰涵容,非是虚空吞并!诸君若能打破“虚/实”妄分,方知吾心学原是即虚即实、即寂即感的学问。莫再以“务虚”二字轻贬,反令实学真髓隐而不彰了!#国学文化传承 #陆九渊#陆象山#心学#心学与实学鹅湖之会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诗词录:《题鹤林寺僧舍》(唐·李涉)赏析 浮生半日闲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公元835年春末的镇江鹤林寺,浑浑噩噩的李舍正盯着酒壶里最后几滴残酒打转。这场景,像极了他在官场的日子:案头永远堆着写不完的文书,就像壶底永远倒不干净的浑酒。这位太子通事舍人刚被贬谪,官袍上的鹭鸟纹样本该展翅高飞,此刻却像困在墨池里的纸鸢。 他咬着牙扶着山门石狮起身,37级台阶磨破了官靴。石缝里的车前草,却比御史台的同僚站得笔直。三年前被贬峡州时,巴山楚水颠得他肠胃绞痛;如今,这青石街道成了新的刑具。竹院里,老僧的茶釜正咕嘟作响,水泡炸裂的声音,像在嘲笑他精心修饰的谏书——那些写满《论削藩镇疏》的指尖,最终都成了宰相府废纸堆里的装饰。 当“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句话坠入茶汤时,他突然捏碎了掌心的柳荚。这哪里是偷闲?分明是所有士大夫的集体困境:就像被钉在出世与入世的夹缝里,连呼吸都带着错位的时辰。暮色漫过竹林时,碗中震落松针的声响惊醒了恍惚的李舍。他仿佛看见时空褶皱里的同路人:佛罗伦萨的彼特拉克抄稿时突然冲向山野,威尼斯的卡萨诺瓦用油汤匙挖通牢墙。 千年后的现代人,何尝不是如此?上班族在防火通道偷吸的半支烟,网约车司机充电站发呆的10分钟,直播间突然关闭美颜的瞬间,都在重复着同样的挣扎。山门合拢的吱呀声穿透千年时光,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继续回荡。李舍那碗茶汤,仍在每个喘息的间隙荡漾,叩问着生存的真相:我们究竟是在抢夺时间,还是被时间劫持? 当暮色浸透竹影时,这个被贬谪的官员终于明白:所谓自由,或许不是挣脱枷锁的瞬间,而是认清枷锁后,依然选择抬头的那个午后。 #题鹤林寺僧舍 #李涉#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诗词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1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